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7-12-23 22:05:00

再说说,偶眼中的马克思关于人的看法。

首先说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中心,劳动则又是人的中心。

我觉得,无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面,都没有把“人的生活”具体的定义成“柴米油盐”。也没有把人看成是先验的或完全理性的。他们始终在用一种历史的观点在思考人和人的生活。

一方面他们强调某个历史阶段下不同群体、不同人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分析这些群体和这些人的“具体需求”产生的原因。认为同样的人,放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具体需求”。因此,“人的生活”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以人的终极存在“本质”形式,另一部分是具体历史条件下、具体的社会身份、生活生产方式决定的“现象”。

“本质”是抽象的,虽然它描述起来不象柴米油盐那样“具体”,但在马克思的逻辑里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演绎出具体的现象:史前的柴米油盐或者现在的windows操作系统。

马克思将共产主义前的人的本质和共产主义后的人的本质视为相同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抽象的本质,才能够使他在此基础上论述劳动价值这个外部约束条件的产生和消失过程。而不是在具体的柴米油盐定义阐述的。

同样,从古时孔子、柏拉图到现在的萨特他们对人的思考之所以充满魅力不断传播,也是因为他们在强调者或探寻者某个超越历史的人的本质,而不是具体的柴米油盐。正是基于这些超越历史的人的共性,才让后人跟前人能够进行了解和对话。才能是前贤能够预测到遥远的将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23 22:16:00

至少,在马克思思想中,资本家虽然可恶,但依然是人。从“本质”上和工人没有区别。

但如果按照“柴米油盐”的“人的生活”去定义,那资本家显然就不在是人了,至少不是按人的方式在生活。因他关心不是柴米油盐。

如果退一步,就只能从阶级角度考虑问题了:只有关心具体生活的即柴米油盐的人的才代表社会的需求。那资产阶级由于不关心柴米油盐,所以就不能代表社会需求。

或者再换一个理论,从道德伦理来说,资本家虽然不关心自己的柴米油盐,但是资本家各个都是具有同情心的慈善家,因为他们关心自己的工人,所以他们关心生产。

或者再换一种理论,认为资本家的生活需求是升级的柴米油盐,变成了洋房豪车和二奶。

或者再换一种理论,资本家都是偏执狂野心家,他们关心的是自己事业自己的野心……

但无论怎么说,一个具体定义下的“人的生活”都是历史阶段下的,如果把历史阶段下的定义视为永恒的东西,那就意味着资本家永远是资本家,工人永远是工人---好人,永远是好人,坏人用远是坏人!

如果他们变了,那要么是生下来那天就为自己设计好了,要么就是受了外部刺激突然转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6 10:51: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