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810 1
2013-12-02
任正非:退出美国市场 是不想因此影响中美关系本文来源于网易财经 2013年12月02日









我们本身是个民营企业,不具有什么高度的政治地位。如果中美两国的关系,华为夹在中间产生影响的话,很难办,影响两国的交往不值得。所以我们决定退出美国市场,不再夹在中间。我们现在从美国市场退出来以后发展也挺好的。
  在中国,任正非堪称是活着的传奇。他所创办和领导的华为公司在世界电信领域居于领先地位,拥有的技术专利数目也为世人称道,可谓是中国民营企业中(融入) 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代表。但他与所有传奇人物一样,鲜少在公开场合露面。
  但今年11月25日,任正非在巴黎首次接受当地媒体参访。“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家, 且认同我这个不拘于形式和虚礼的人。”任正非向媒体调笑道,可身旁紧跟的十几个工作人员的排场很难让人信服这只是一个非正式访问。
  作为中国企业里少有的产品质量达到并远超其西方竞争对手的公司,华为可以说得上是中国科技行业的标杆。随着通信领域3G革命时代的到来,华为公司也因此成功打入欧洲市场,并不断深化对移动3G技术的研究。如今,它已开始铺设4G技术设备并投入资金到下一步的研究,也就是5G。
  与会的记者被告知,这次突然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与近几个月来华为深陷质疑的氛围无关。与华为不断扩张的市场版图相对应的是,它在美国被当地政府指控为中国经济企图干预本地市场的帮凶,而在欧洲则涉嫌不正当操作的起诉。
  扩张的野心
  任正非表示已与法国外交部长劳伦法比尤斯和生产复兴部长阿诺蒙特布进行了会晤。出于对网络安全和国家经济保护的考量,他们并未作出正式承诺。但显然,法国的阿尔卡特-朗讯公司亟需中国市场而华为又能为欧洲创造许多就业岗位……
  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师的任正非表示,他进入到通讯行业完全是出于偶然,这个市场在他看来就是充满发展前景,且竞争压力较小。他打趣道,“要是我当年就知道干这行也这么复杂的话,我宁愿回家养养猪。”
  原本水到渠成的开拓市场进程,直到遭遇了美国政府下令禁止华为公司在其境内出售通讯设备的阻碍。对此任正非辩护道,“我们不过是通讯管道制造商,至于管道里流通的是什么,那不是我们关心的事情。如果管道里的水遭到了污染,人们不会去怪罪管道生产商啊。”
  将于2014年迎来古稀之年的任正非,在任何境况下讲究的仍是老庄之道里的管理之术。他将其命名为“灰度”,这个概念即指世间万物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而是要与大环境应和,在混沌中(即灰度)中把握节奏和平衡。正是出于这种思想,他将企业全部资产都分到近七万名中国员工手中,自己仅保留其中1.4%的份额。
  尽管决定要平心静气,但任正非在骨子里仍是那个意图进取的征服者。在市场疲软的环境下,他仍号令华为公司全体员工要奋发向上,将营业额翻两番,在2017年达到6百亿美元,也就是说超过阿尔卡特-朗讯公司的经营额四倍有余。
  同时要形成一个有着先进生产力的企业,并将爱立信、思科、诺基亚,甚至是IBM的精英们也招募旗下。现在,法国只能谦虚地向这些新土豪们取经,特别是当他们都来自中国时。
  以下是访谈实录:
  (从中可以看出,国际媒体对任正非的身世背景、创业缘由、股权与治理充满好奇)
  回声报/Solveig Godeluck:您是个低调的人,我们希望了解您是什么样的人,您的童年是怎样的,您来自哪里?
  任:我也不清楚怎么解释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因为不知道应从哪个角度来看。我认为自己从来都很乐观,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我都很快乐,因为我不能选择自己的处境。包括小时候很贫穷,我也认为自己很快乐,因为当时我也不知道别人的富裕是什么样的。直到40多岁以后,我才知道有那么好吃的法国菜。
  我小时候生长在贵州的一个少数民族边缘小镇(镇宁县),在小镇读了小学和中学,随父亲工作变动,到了很小一个城市(都匀市)读中学,然后考上大学。我父母都是中、小学教师,虽然他们没有给我们宽松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在我们的教育上付出非常大。我不知道这个回答您是否满意?
  回声报/Solveig Godeluck:希望您接着向下说。
  任:我考上大学后,学的是建筑,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电子方面是自学的,是改行了的。
  回声报/Solveig Godeluck:后来我们知道您从军了一段时间,有人说您那段时间做的是工程方面的工作,也有人说是密码方面的工作,有人说是军官,也有人说不是军官。
  任:大学毕业后我是当兵了,当的是建筑兵。当然是军官,不是士兵,在中国“当兵”这个说法是指行业,而不是职位。我当兵的第一个工程就是你们法国公司的工程。那时法国德布尼斯.斯贝西姆公司向中国出售了一个化纤成套设备,在中国的东北辽阳市。我在那里从这个工程开始一直到建完生产,然后才离开。我跟法国很有缘分,第一个工程就是法国的。我是从事石油裂解开始的油头8个装置的自动控制工作。当时有400或600多个法国专家在现场指导工作,他们教了我化工自动控制。
  因为当时中国比较贫穷,国家的理想就是每一个老百姓都能穿上化纤的衣服。中国人那时认为化纤的衣服很挺,不打皱,很漂亮。那个化纤厂建好以后中国就改革开放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认为棉布比化纤好。
  化纤有个缺点,不透气,一旦着火以后沾在身上烧很危险。这个厂没有实现给每个中国人提供化纤服装的梦想,后来转变为做包装袋材料,而不是做衣服了。(记者:丝绸更好。)丝绸很贵啊,那就更不可能了。那时候中国人总体生活水平还是很低的。所以为什么那个时期以化纤为中心,就是为了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像现在法国奢侈品对中国的出口,在那时候连印象都没有,因为30年前中国的基本问题是温饱问题。
  回声报/Solveig Godeluck:当时您已经想到要创业吗?因为创建一个像华为这样的企业,不是什么人都能想到的。
  任:没有。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要裁减军队,要裁减非战斗部队,比如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我们就脱下军装了。
  世界报/Philippe Escande:你创建华为时,政府是否鼓励你们创业?
  任:我们脱下军装以后就要走向生活。其实那时我们很缺乏生活能力的,因为不熟悉市场经济。中国当时正面临着社会转型,我们这种人在社会上,既不懂技术,又不懂商业交易,生存很困难,很边缘化的。我转业在南海石油深圳开发服务公司工作,这个公司主要是盖房子。(记者:哪年)1982到1983年,这时已经是市场经济时代了。南海石油深圳开发服务公司,它不属于石油系统,隶属深圳市政府。深圳想给南海石油多盖些房子,赚它的钱。我因为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管理方法,没有干好,人家也不要我了,我只好辞职找工作。
  世界报/Philippe Escande:为什么走上电信这一行?
  任:如果我去卖水果,你也会问我为什么去卖水果。但是如果我聪明的话,不走上电信,也许对我的人生意义会更大。如果我去养猪的话,这时可能是中国的养猪大王了。猪很听话,猪的进步很慢,电信的进步速度太快,我实在累得跑不动了。不努力往前跑就是破产,我们没有什么退路,只有坚持到现在。我根本跟不上电信发展的速度。
  那个时候就是错误地以为电信产业大,好干,就糊里糊涂地进入电信了。进去后才知道电信最难干,它的产品太标准了,对小公司是一种残酷。但是我们退不出来了,因为一开业一点钱都没有了。退出来我们什么钱都没有了,生活怎么过,小孩怎么养活。退出来,再去“养猪”的话,没钱买小猪,没钱买猪饲料。因此也不可能改行了,只好硬着头皮在电信行业前行。
  回声报/David Barroux:您是指开始很不顺利?后面才好些?
  任:应该是无知,我以为电信市场那么大,我做一点点养活我就行了。进来才知道电信不是小公司能干的,标准太高了,进步太快了。要活下来只有硬着头皮干到底,不然就干不下来了。那时应该说和我们同样傻走上电信行业的公司有几千家、上万家,也许他们早认识到他们的傻,所以转到别的行业成功了。因为不认识他们,说不清他们的故事。
  世界报/Philippe Escande:当时中国政府是否有鼓励计划,鼓励人们在电信领域投资?
  任:我们那时是因为傻继续走下来了,越往前走公司越少,越走越孤单。当时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上千万“知识青年”从农村返回城市,无法就业,政府那时鼓励大家去卖大碗茶、卖馒头等做生活。这些人那时叫个体户,做得很成功的就叫万元户。万元户的概念就是一年能挣1000欧元,在那个时候可能是大明星了,政府渴望解决知识青年回城就业问题。
  我也就是一个成功的个体户。有些成功的个体户就开始雇工,成为雇主,那时有法律规定雇工不得超过8个。中国的市场化,私有化就是从这样的情况磕磕碰碰开端的。不可想象今天可以十几万的雇工。
  中国那时还没有想到在高科技产业产生突破,高科技在那个时候的中国还认为是高不可攀的事。中国那时想解决的是文革的后遗症,使国家尽快稳定下来。在那个变化的时代,我们这个年龄段是很容易被时代抛弃的。转型的时代,中国从封闭的落后时代,转化到现代化电脑化的时代,我们这个年纪是最没有价值的。电脑不懂,英文不好。那时最代表中国潮流的是大面积的出国留学,吸收外国的经验,这对中国后来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我们那个时代没有条件出国留学,只能看看书,从书中了解外国的经验是什么。

  世界报/Philippe Escande:那您当时为什么没条件出国呢?
  任:第一,我有老婆小孩,他们要吃饭、上学,总不能留学两年不管他们吧!第二,我本人英文不好,我自学英文要花很长时间。又要挣钱又要补习英文对我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我目光短浅一点,没有出国。
  费加罗/Marc Cherki:华为公司的名字是您建立初就起的,还是后来起的?华为是中国繁荣的意思?
  任:我们当初注册公司时,起不出名字来,看着墙上“中华有为”标语响亮就拿来起名字了,有极大的随意性。华为这个名字应该是起得不好。因为“华为”的发音是闭口音,不响亮。所以十几年来我们内部一直在争议要不要改掉华为这个名字,大家认为后面这个字应该是开口音,叫得响亮。最近我们确定华为这个名字不改了。我们要教一下外国人怎么发音这个名字,不要老发成“夏威夷”。
  费加罗/Marc Cherki:中国在继续变革,您拥有华为1.4%的股份,您想怎样把您的股份传给子女?
  任:中国在进行变革,我相信这个变革是有利于世界的。特别是近日范佩龙和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的会谈很成功,他们达成的决议是非常伟大的,规划了未来20年中欧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激动人心。亚欧两个经济体能发挥作用,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最近,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定也非常伟大,因为推动中国国内的内部改革有了非常清晰的方向。在未来的10-20年中一定会发挥出巨大价值。如果中国真的能够繁荣,就会对世界经济起到巨大支撑。
  我在开放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中仅仅是个过客,我没想过身后什么事,我太太的观念是把儿女培养成有能力的人。她说前面十几年辛苦,后面一辈子都不苦。如果前十几前没有努力教育好孩子,孩子没有教育好,后面几十年都是痛苦的。我赞同她的观点。我太太为了教育孩子,一生就是做了家庭妇女。(有几个孩子?)三个孩子,因为我孩子总体教育是成功的,所以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财产怎么分配的问题。(像比尔·盖茨)我没有比尔·盖茨有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2-3 09:29:33
不能控制得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