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呀,基本问题,一般正式非抄袭拼凑的教科书,都会介绍;
就在这类教科书的第零章,导论!
连翻书都有问题吗?! 还是要问 "一个读书的最基本问题,如何翻书?"
还是不明白啊~
能不能详细一点回答啊!
| 为什么计量经济学以回归方法为核心? 这是因为这是常规吗?就像1+1=2那样规定好的一种方法???? 请指教 |

还是不明白啊~
能不能详细一点回答啊!
| 为什么计量经济学以回归方法为核心? 这是因为这是常规吗?就像1+1=2那样规定好的一种方法???? 请指教 |

看在你不耻下问,一心向学的份上,
第一、计量经济学,简言之,经济学与数理统计结合而运用於实际资料
第二、回归一词,与生物统计有关 (父子身高),可追溯至下列相关文献
Galton, F. (1886), Pearson, K. (1903)
第三、数理统计大体不脱估计与检定,估计方向一般区分有母数、半母数、无母数等,
有母数与半母数,其估计方法一般采用 Method of Moments、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而这两种都不离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范畴。
看样子,gemini69有点答非说问,统计的方法有很多,随便找一本统计书,
回归只占其中很少部分,为什么计量经济学几乎都是回归?原始意义的回归
是什么?现代意义的回归是什么?
看样子,gemini69有点答非说问,统计的方法有很多,随便找一本统计书,
回归只占其中很少部分,为什么计量经济学几乎都是回归?原始意义的回归
是什么?现代意义的回归是什么?
本来以为是朽木一块,现在方知原是粪土之墙一片,看来你连 "基本概率" 的观念都没有,也分不清统计的意义,就这样一知半解地学计量呀?!
顺便问一下,
"统计的方法有很多", 统计什麽?!这个统计指的是什麽?!
"随便找一本统计书,回归只占其中很少部分", 多变量统计跟计量经济搞在一起了吧?!
我提的是 "数理统计",请问一般数理统计的书,随便找一本,内容是怎麽安排的呀?! 
另外,那两篇文献在讲什麽咚咚,你大概也是没去了解吧?!
我猜你九成九是半路出家,概率、数统都是一知半解,自己摸索来的吧,还是看了几页XX的附录!不然,怎麽会把几样咚咚全搞在一起?!
那你学计量可能会很辛苦哟,不知道你经济跟金融的理论,足不足呀?!
囫囵吞枣学了一屁股 "统计的方法",要用的时候,不是真的就这麽回归来回归去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9 2:16:30编辑过]
regression analysis is concerned with describing and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given variable (dependent)and one or more variable(independent)\a
Regression analysis in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ools in econometric work.
(MADDALA. IE)
Is this answer your question?
Just one of those commonly used, that means there are some other tools
Just one example: usually you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variable, however if you want to find how one variable affects the other variable( how much ), in quantitative analysis, regression will work it out for you?
are you happy with it?
[em05]
[em05]"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这句话点出了Shortsale搞不清处的地方,
"计量经济学,简言之,经济学与数理统计结合而运用於实际资料", 我之前提的,应该已经讲的很白话了!
"综合而言,我觉得计量经济学以回归为核心,是由经济学本身的任务决定的"
难得中国大陆有教计量的老师,能给学生建立起这个重要的概念!
"有了实证模型,我们就要采用一些方法来验证模型中的关系,比如least squres,最终得到参数。一旦参数估计出来了,我们就实现了向“模型”的回复,我觉得这就是回归的来由。"
是的,但仍欠精准,从概率的角度出发,你应该会对这些所谓的"叁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回归"一词与用法,可追溯至我提的两篇文献!
"这样的过程就是我们实证模型的产生过程,它实际上对应着数据的产生过程"
这个概念不太正确吧,一个模型包含着若干个"数据产生的过程", DGP,我们就是藉由估计去identify到底是那个"数据产生过程",同时藉由检定确认!identification的观念在计量很重要,处处可见。
最後,从你中间那一大段的说明,你对於那个 error term or disturbance,的认知,还是略显模糊;同时,对於OLS的运作过程,也还是有点生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0 3:00:27编辑过]
1。楼上的,你能否提供以下两文的下载,我实在想搞清楚这个问题,但苦于找不到这两篇文章,我想你一定是熟读了多遍了吧。
Galton, F. (1886), Pearson, K. (1903)
2。
引 [==="综合而言,我觉得计量经济学以回归为核心,是由经济学本身的任务决定的" 难得中国大陆有教计量的老师,能给学生建立起这个重要的概念!===]
我的计量不是大陆老师教的,我是师门下学的最差的一个,又爱卖弄,所以跑到这里发表点粗陋见解。不过我觉得大陆也有相当一批老师可以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只是很多高水平的学生并没有在此危言耸听而已。我觉得中国人如果在经济学上有所突破,计量很可能是第一个突破口。
3。我是非常诚挚地希望楼上的同仁能够整理一下这个问题的解答,给我们诸位一个清晰的分析,就像是小学老师向学生讲解2+2=4那样。我想所有参与这个讨论的同仁也都有同感,并且都有洗耳恭听的态度吧。拜托了!

To arlionn:
资料库或图书馆没有,或文献检索能力有限,Just Googling。
何况,已经给了个方向,修行在个人;而计量历史的追溯,也不限我提的那两篇,那两篇只是给出了目前可及关於"regression"的源头。
"不过我觉得大陆也有相当一批老师可以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只是很多高水平的学生并没有在此危言耸听而已。我觉得中国人如果在经济学上有所突破,计量很可能是第一个突破口"
别高度奢望,谦虚并虚心的学习,中国大陆在前进,执学术牛耳的主流,可也没闲着。特别是,僵化太久,跳脱不出固有传统思维模式!社会科学类的,就多低头赶路吧!另外,烂葡萄通常都是一串,绝不会只有一颗!
最後,有提醒过你,可以重新思考你提过的"叁数",
为什麽计量经济总是针对这些叁数呢?!特别是这些叁数,代表的是什麽?!
"综合而言,我觉得计量经济学以回归为核心,是由经济学本身的任务决定的"
你自己不是都说了吗?! 其实已经摸索的了门口! 能不能进门,端赖个人学养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0 16:35:39编辑过]
所答非所问,我只是想烦请你给出一个我们大家能够理解的解释,不要故弄玄虚好不好。
又来个二百五,这样好了,博士生去问你的老师,看你的老师怎麽回答!
不要问台湾来的,问你现在大陆那个!
更好笑的是,自己文献检索能力有限,还得我双手奉上吗?!我已经给你两个来源了,自己不好好利用,这麽懒呀?!上BBS做学问来了,中国大陆的博士生哟,难怪!
早说过了,烂葡萄总是一串!
to gemini60
我不反對學習的主動性,就像google
我們都是導師給個人名, 年代,然後去google
但是, 不要,臺灣的, 大陸的, 很彆扭的
還有, 國内的未必有athens 賬號之類的
反正我試了一下, 光google ,yahoo, 你是沒法下那文章的
如果你有的,發揚一下你的孔孟之道
幫幫他們
還有, 國内的未必有athens 賬號之類的
反正我試了一下, 光google ,yahoo, 你是沒法下那文章的
如果你有的,發揚一下你的孔孟之道
幫幫他們
我本来还是好意,看他是个博士生,给方向,欢迎讨论,给他留个面子,真是没想到,他自己不要! 那就等那个博士生的老师给他回应以後,到时再说吧!
不过,我对这个基本的基础问题,根本没什麽兴趣!除非博士生带来他老师的回应,不然我可没这个闲工夫再回应啦!
gemini69说的文献是
Galton, F. (1886). Regression Towards Mediocrity in Hereditary Stature, Journal of the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15, 246-263.
Pearson, K. and Lee, A. (1903). On the Laws of Inheritance in Man: I. Inheritance of Physical Characters, Biometrika, 2(4), 357-462
事实上,这两篇文章都可以在JSTOR 上很容易找到.自己动手找一下.
回归是计量经济学的核心?这种说法是不是有些片面呢?应该说回归是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核心才是吧?!现在新起的非参数计量经济学回归就不是主要内容。
另外,“回归”最初的提出是由统计学家皮尔逊提出的,他在研究父母身高和子女身高时发现,父母高的子女未必高,父母矮的子女未必矮,子女的身高有“回归”人类总体平均身高的趋势。他把这一现象成为回归。而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指的是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变量(被解释变量)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而回归分析的目的是估计出被考察的经济变量的总体平均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其最初的含义是一致的。
如果能够理解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我想应该能明白为什么“回归”在经典的计量经济学中的意义所在。
[引]gemini69
[===本来以为是朽木一块,现在方知原是粪土之墙一片,看来你连 "基本概率" 的观念都没有,也分不清统计的意义,就这样一知半解地学计量呀?!
又来个二百五,这样好了,博士生去问你的老师,看你的老师怎麽回答!===]
我个人觉得讨论就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任何人都会有不解的时候,可为何gemini69总是以这样一种口气在讨论呢?这让我羞于继续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后悔当初发表的“粗陋”见解。我怎么能与一个当街的泼妇在此讨论这种根基性质的问题呢?
我也接触过几位知名的学者,问过一些幼稚的问题,可是每次他们总是非常耐心的作答,从来没有一位学者告诉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翻书去吧,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因为这种话无法出自一个潜心学问的人。
我现在仍然认为,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是最难回答的。就好像你去问一位小学老师,为什么1+1=2?她会说就是这样,你这个学生脑子有问题么?可是你去问一个数学家同样的问题,他会沉思,然后可能会告诉你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尽管他给不出一个完整的回答。
我也承认我的理解有很大局限性,可这不能归因于老师不好,是我自身修行的问题。再者,我没有一位大陆的老师,所有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是来自台湾,有一位来普林斯顿。但我始终认为,大陆的老师中有一批优秀的学者,从他们的论著中可以得到反映。所以对于gemini69反复提到的对大陆老师和台湾老师的区分,甚至对前者的歧视我很不赞同。
好了,多言无益,为何把大好的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聊的推手上呢。还是回去埋头为好。
顺便提一句,我希望大家都能文明用语。
[em05]这个帖子很好,因为大家是在讨论一个问题。
热烈讨论时必要的,但是大家请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方式。要说服对方,别骂服或是打服对方。
个人人为,一个学科的基本问题不一定是最简单的问题,相反,这个问题很重要,往往会决定一个学科的很多研究思路。比如说,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但是谁又能忽视它的重要性呢,我们学哲学还不是从这里入手的,同时,这个问题在不同的门派那里,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解释。
请大家,继续。
实在忍不住,呵呵,抱歉了!
第一、我不是 "知名学者",博士生也不是我的学生;我不需要尊尊教诲吧;更何况,我只是说实话,实话一般都很难听!呵呵!
第二、我早就离开学术界,当然也不再是个在学学生。
第三、"大陆的老师中有一批优秀的学者" ,请问是哪些? 博士生有遇到过吗?
我早就提到过,"多低头赶路,不要奢望",好高鹜远、认不清现实现状,就是中国大陆社会科学学术发展,最大的障碍! 从别的版上聊到的有关李子奈清大博士答辩题目,不就说明了这个现象,要不是李子奈的程度问题,要不就是那个清大博士生的问题;前者,只说明了差距过大,不谦虚点赶路,只是在中国大陆内自爽,徒闹笑话罢了;後者,不就点出了X葡萄问题,那样的博导,一代传承一代,還不就是一串X葡萄。
第四,我不是来自中国大陆,因此,两岸三地的称谓,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拿捏上就很抱歉,多包涵了!
最后,有关这个问题,以那两篇文献,说实在的,在计量历史的研究中,引用率不低,大概了解一下,在配合 "计量经济、econometrics"这几个字,与基础教科书中的前言或导论,问题即使不是完全解决,也能有个脉络,这很难吗? 需要这般大费周章! 呵呵!
"为什么计量经济学以回归方法为核心",这是原提问者的问题;我提过两遍"regression 的可追溯源头,我给文献出处,请他们去看文献、看基础教科书,就是请他们去弄明白,当然是靠他们自己,书毕竟是自己读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2 2:57:28编辑过]
这个问题不是这里的人,任何一个人可以用几句话能够说明白的,不管怎样,既然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认真点,口气注意点,自己放轻松点,在这里托大有啥用?
[引]gemini69
[===本来以为是朽木一块,现在方知原是粪土之墙一片,看来你连 "基本概率" 的观念都没有,也分不清统计的意义,就这样一知半解地学计量呀?!
又来个二百五,这样好了,博士生去问你的老师,看你的老师怎麽回答!===]
我个人觉得讨论就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任何人都会有不解的时候,可为何gemini69总是以这样一种口气在讨论呢?这让我羞于继续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后悔当初发表的“粗陋”见解。我怎么能与一个当街的泼妇在此讨论这种根基性质的问题呢?
我也接触过几位知名的学者,问过一些幼稚的问题,可是每次他们总是非常耐心的作答,从来没有一位学者告诉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翻书去吧,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因为这种话无法出自一个潜心学问的人。
我现在仍然认为,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是最难回答的。就好像你去问一位小学老师,为什么1+1=2?她会说就是这样,你这个学生脑子有问题么?可是你去问一个数学家同样的问题,他会沉思,然后可能会告诉你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尽管他给不出一个完整的回答。
我也承认我的理解有很大局限性,可这不能归因于老师不好,是我自身修行的问题。再者,我没有一位大陆的老师,所有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是来自台湾,有一位来普林斯顿。但我始终认为,大陆的老师中有一批优秀的学者,从他们的论著中可以得到反映。所以对于gemini69反复提到的对大陆老师和台湾老师的区分,甚至对前者的歧视我很不赞同。
好了,多言无益,为何把大好的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聊的推手上呢。还是回去埋头为好。
顺便提一句,我希望大家都能文明用语。
[em05]关于为什么1+1=2的问题,请阅读 :
《数学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汪芳庭 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该书第1章很清楚地讲述了自然数以及实数的公理话构造过程,此书作者也是我最尊敬的大学老师之一。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