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搂主的支持。
帖子倒是好帖,好像更适合于制度经济学的版面。
这样长度又学术味道很浓的帖子,恐怕逛论坛的朋友很难细心读下来。
我在这里为各段做一个概括吧,以便于对这个感兴趣的朋友近来讨论。
1、对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给与分析,讨论经济上的震荡疗法是否可取。
新古典经济学家支持激进式改革,认为迅速建立的自由市场能自动的促进国家经济的振兴、发展;而渐进性改革的支持者则认为,改革要多方考虑一国的经济政治环境,以渐进降低震荡。
即:激进改革以人的理性选择为基础,渐进则强调与历史及制度环境的协调。
通过对东欧转型前国家经济政治环境的分析得出,对于东欧国家转型前几近崩溃的经济形势来说,激进式改革应该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2、政治、经济转型是不是因该同步进行
这里有两个角度,得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
首先,从短期受害者的政治行为来看:
文章提出了“J曲线理论”,认为经济转型初期必然出现得经济衰落会导致人民的不满,这是如果赋予人民过多的民主权利,人民会以投票权阻碍经济改革进行。所以认为经济转型的初期,应该适度实行政治上的集权。经济自由化先于政治民主化。
然后,文章又从短期收益者的政治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经济改革初期的受益者是掌握着一定政治权利的国企负责人及地方官员,进一步的改革,自由市场机制的建立会损害他们在改革初期获得的利益,这时如果不实行政治民主化,那么,他们会阻碍改革的继续推进。因此认为政治民主化应先于经济自由化。
结论:政治、经济转型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或负相关。
3、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关键在于改革集团和反对改革集团的实力对比
如果改革派占上风,则转型能够推行;反对派占上风责改革很难推进,但可能存在着经济稳定;
势均力敌则转型与稳定都很保证。
但是,改革派不必然推进政治民主,总之,经济自由化与政治自由化并没有自然的因果联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7 19:15:3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