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年前的那场灾难,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创伤和悲剧。与其说纪念的是仇恨,不如说纪念的是耻辱。纵然是武器装备世界一流的北洋水师,也会在甲午海战中被自己的学生日本打的一败涂地。100多年前发生的失败,70年前再一次失败。甲午战争之前的时候,日本天皇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持海军发展,而慈禧的60大寿庆祝还是动用了60万两海军的军费!战后的日本,一片废墟,他们肯拿出财政支出的相当一部分用于科技和教育,而今天的中国,财政的1/3用在官家的吃、行、考察……国家与国家竞争的失败,不是没有道理的!
2,也请楼主不要用一元论看人。一个人,与其说是一个人,不如说是多个人,《色戒》中的易先生,是不折不扣的大汉奸,他的原型是汪精卫手下的大汉奸头子丁默村。影片中主要是展现了易先生作为“情人”的一面,并不是要美化他汉奸的一面。他是汉奸、是情人、是丈夫、是上司、是下属……不能因为影片只看其中的一面,就以此来判断他其他的方面。民族英雄戚继光,日常中很多精力用来拉关系、送礼请客、吃吃喝喝……但是不能因为这些而泯灭了他民族英雄的一面,而他成为民族英雄,又是因为抗击倭寇,不是因为请客送礼吃吃喝喝……人是复杂的,不是平板一块,是多面的。小资们羡慕的易先生,羡慕的是他作为情人的一面,不是羡慕他汉奸的身份。反过来,一个为民族大义做出贡献的人,如果也有自己风流倜傥的一面,也会被羡慕……民国时代,中国有两大帅哥,汪精卫和周恩来,所谓“帅”,是因为人长的标志,而不是代表别的;汪精卫的帅,也无法抹杀他汉奸的一面……就是我们不该以一个方面去看待一个多面的人,李安是展现易先生的风流倜傥,而不是赞美他汉奸的身份,这是两回事情……一个为民族做出贡献的,也可能是外表丑陋、邋遢不堪的,但是不能否认他民族英雄的一面。一方面,我们不应该以一元论看待一个人,另一方面,李安在《色戒》中也展现了易先生残暴而冷酷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