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城市住房私有率在全世界不是第一,也是第二,反正是靠前”。
  马上,就有人反问:“住房私有率世界第一的中国,住房问题为何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列为‘新三座大山之首’?中国百姓的‘住房痛苦指数’为何位列世界第一?”而更让国民忿忿不平的是,这些所谓的“私有住房”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在平均统计下,多房一族的占有的房屋量被抹平了,无房族头上倒是“匀”到了一套数字上的“私有住房”。
  8月31日,来自湖南的杨律师开始了来广州后的第三次搬家,由黄埔搬进距离自己上班更近的天河冼村,代价是月租800元、但只能窝在一间30多平方的小房子里。杨先生已经是一位六岁小孩的父亲,通过考取研究生摆脱在老家乡村中学沉闷的生活,并拥有了广州户籍,毕业后在天河一律师事务所上班。杨先生目前最大的苦恼就是因房价太高无力购买而带来的居无定所。
  而在这前一天(30日),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城市住房私有率在全世界不是第一,也是第二,反正是靠前”。
  已公开的数据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接近82%,广东省城镇88%的居民家庭已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更有18%的家庭拥有两套以上住房;而广州市的数据则更高,仅2005年11月统计就显示,广州平均每百户居民拥有的房产是119套。很不幸的是,杨律师却是第101户的无房一族。
  “有的人拥有很多套房子,很多人没有一套房子,少数人占有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资源,这也是目前高房价下的楼市表象之一。”焦点房地产网友“流行星”说。
 
  数据之辩  
 
  中国的住房私有率不能说明实际居住其中的人是否拥有这套房子
  “中国城市住房私有率世界数一数二”并非新观点,此前,建设部总经济师谢家瑾也说过,中国住房私有率超过了美国、欧洲一些国家,位居世界第一。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束克欣也表示,“中国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已经达到82%,世界第一”。(见2006年6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持这一观点的代表性人物还有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现任会长聂梅生等知名人士。
  据了解,82%的数据来源于建设部发布的《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里面有提到,“2005年底全国城镇私有住宅建筑面积87.9亿平方米,住宅私有率为81.62%”。在国外,根据联合国和UNECE早几年前的统计,欧美发达和较发达国家的总自有住宅率普遍在60%-70%,比较高的是爱尔兰(80%)、挪威(78%)、葡萄牙(76%)、英国(70%)、美国(68%)、意大利(68%),比较低的是瑞士(31%)、德国(39%)、瑞典(46%)、丹麦(50%)、荷兰(50%)、奥地利(57%),处于中间层次的有法国(60%)、芬兰(63%)、加拿大(64%)。虽然UNCEC统计中没有专门针对城市住宅的,但由于这些国家城市化率非常高,他们城市区域的自有住宅率只会略少于全国的自有住房率,大致可以估量。由此中国城市住房私有率便称冠全球了。
  不过,业界对于“中国城市住房私有率世界数一数二”的观点,从来不乏质疑的声音。经济学者、国家房地产策划师职业标准终审专家刘正山30日即在博客中写道:“住房私有率世界第一的中国,住房问题为何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列为‘新三座大山之首’?中国百姓的‘住房痛苦指数’为何位列世界第一?”
  刘正山分析说,“住房私有率”在海外多指私有住房占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住房存量的比重。这里的“私有”,说的是住户拥有该套房屋包括土地的“所有权”。例如,在美国,“住房私有率”接近70%。但是这70%的住房是独立房屋(singlehouse,即独门独户的住房),不仅拥有房屋的所有权、也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因此,比较中国、美国的“私有住房”,不难发现,中国的“私有”住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私有;美国的“私有住房”,相当于中国的“别墅”,中国的“私有住房”相当于美国的穷人或者准穷人的住房。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系特聘助理教授陈杰也表示,住房私有率≠住房自有率。中国官方只有住房私有率的统计,还没[1] [2] [3]  下一页
 文章连接    http://www.jinruiyuan.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993
[1] [2] [3]  下一页
 文章连接    http://www.jinruiyuan.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