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经济学的学派众多,对于几个关键问题始终没有共识,包括对一些概念如利率、货币、就业……等的定义和分类方式也不近相同,而且咱中国学生比较浮躁,没读几本书就想推翻经济学根基、自立门户的也大有人在,所以衷心的对”提问者“和”答问者“提议: 对”提问者“:
第一类,之所以加引号,你懂得,很多人假借提问,”抛砖引玉“,想说明点什么,其实自己已经有了固定的答案,提问者只是找人理论,显摆自己,当然这不是坏事,但不在我建议的人群之列;
第二类,真想问的。 希望尽量用简短的语言说明自己的提问出处,如果出自教材的疑问,比如是哪个年级的教材,作者、出版社和版次,这个重要,那样有助于避免答问者出现失误或说多了,反而影响考试;当然不为考试,那就没关系了。
对”答问者“:
第一类,加引号的那一类,回答问题主要是为了抬杠、推销自己、显摆自己的(有时我也会这样),不在建议之列;
第二类,真正的热心肠,同时为温故知新的答问者。 即使在确定提问者不是为考试的前提下,也有必要表明自己的回答是出自什么书本、什么理论,自己理解的部分是那些,抑或是完全自己的”想象“,最关键的是有“自己的理解部分”一定要说明,这个同样很重要,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学生本来在中国的体制下学经济就很不易,咱们不能再给这些好学好问的学生们制造迷惑、困惑和困难,自己一知半解就告诉大家,那些在这虚拟环境中笑话你的实在的人,都是傻子,不必在乎;独自创造就说独自创造,连承认的勇气都没有,创造的东西又有多少可信度啊。
希望论坛向好发展,塑造一个好的讨论、分享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