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29 0
2007-12-24
作者:陈永杰

  12月17日,世界银行公布了旨在测量购买力平价(PPP)的《国际比较计划》(ICP),由于中国的PPP被下调,结果显示此前中国的经济总量被“高估了40%”。世行指出,被打了个六折仍无损中国经济“世界第二”的地位:按最新PPP计算得出的经济总量仍高于日本和德国,仅次于美国。

  统计数据为学术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所必须,但却被不少学者质疑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妨以一种较为挑剔的眼光去检验世行的最新数据。PPP的数值通过参照指标的抽样结果计算得出,因此相关指标抽取的地点及其抽取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结果。例如,若以鸡肉而不是猪肉来推断,当前国内的食品价格水平,便可能不准确———众所周知后者的升幅较前者为高,而世行报告并未就参照指标的选取作详细说明。

  世行提及了中国的数据来自11个主要城市,但排除了落后地区。首先,这里有一个城乡间和地区间物价差异的问题,世行报告承认该方面可能有偏差。其次,比重上有问题。贫穷研究通常把中国分成东中西三大地区,在这11个城市中,有7个是东部城市,其余包括3个中部城市和1个西部城市。如此PPP可能仍高估了实际水平。

  调低了的中国PPP显然比旧口径更能反映出中国经济的真实图景。“打了折扣”的经济总量也更好地让人们看到,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仍离发达国家很远,作为一个仍未完全摆脱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