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2014-2-4 17:14:1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4 19:28:33
ai ,daochudaoshiwuma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8 00:40:34
三线城市的表示,经济不发达但是空气还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8 07:22:14
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8 10:42:37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8 15:04:1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9 13:18:17
污染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0 08:39:27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0 13:16:57
威武霸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2 02:11:53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2 11:55:41
雾霾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有滞后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4 11:19:55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现在江南的一些城市都在搞基础设施建设,像地铁等造成的污染较为严重;二是气候原因。冬季江南的冷暖锋僵持时间较长,不易于污染颗粒物的转移。三是部分城市的支柱产业仍是化工行业,而且近两年上马一些大的项目,造成污染比常年更加严重。四是汽车保有量的确大幅增加,城市拥堵严重。大家也知道,一般拥堵的时候耗油量就会增加。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4 19:46:57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6 09:29:07
我听一个资环院的同学说,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从来都是个政策问题,所以我觉得雾霾问题亦如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6 16:12:16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6 16:12:40
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7 16:49:05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8 18:10:11
看过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雾霾基本沿着中部山脉,遍布东部地区,主要包括华北,江南等。说明地理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风过霾散,风停霾聚,这几年的风大大减少了(这也造成了暖冬不是?),造成了污染物沉积,说明环境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否认,这几年的基建、尾气大大增加,但也不该是增长的如此迅猛?这个人为因素占多大比例。现在谁都说不好。拙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27 14:41:39
看看有没有深刻全面一点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27 17:44:46
我仔细看了这个帖子,我觉得很多观点都非常有价值和意义。至于客观性因素,比如环境,或者气候,我就不多说了。这里很多朋友说的很充分,就是冬季的冷暖锋问题和地理问题,以及暖冬问题。但是,我觉得抛开地形地貌问题和冷暖峰问题,暖冬问题和雾霾可以说互为表里,互为因果。

现在我们可以施加人为干涉的只能是人的活动。首先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比如地铁的建设。但是,公共交通设施,你没有多少好办法的,这一块只能增加很难减少。第二就是交通拥堵,其实北上广深估计32车道一样堵,限号或者拍卖一样抢空,说明汽车对于生活的必须性。城市越来越大,超级城市越来越多,交通拥堵只可能越来越严重。1小时生活圈之类的名词,就是强调更大范围的区域一体化。但是区域一体化本身就是更大的人流和车流,更常见和长期的拥堵。这件事只是通过雾霾这种方式激烈地表现出来,并不是说别的方式没有。这些问题,对于城市规划,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第三还是产业问题,江浙本来就是江苏的化工和浙江的民营两大块。化工业的污染减少只能渐进而不能一下子关停,毕竟很多化工企业对于当地是支柱产业。对于民营制造业也一样,电荒和之前的环境污染,早就先于目前的雾霾问题给地方ZF和中央ZF敲响了警钟。不是国家不管,而是这件事情不好管,也有个度的问题,有个时间的问题。慢慢转变是唯一的出路,只要在改善,我觉得就有希望。环境和发展本身有矛盾,但是渐进式的改良,或许是最好的一条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28 17:54:31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1 19:22:05
哎呀,是小颗粒啊,人眼是看不到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小颗粒会结合(什么东西使其结合的,需要研究这种结合物)成了比较大的颗粒,于是人眼就看到了,于是也就有了所谓的雾霾。根本还是在于有小颗粒和结合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14 12:54:03
个人觉得这个雾霾的治理和发展理念是密切相关的。中组部新考核办法中,开始逐渐倾向于对干部的考核内容应充分体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特点。相信政绩考核内容的变动会对环境治理带来好处。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环境治理从来不是一个省市的责任问题,需要全国一盘棋,集中治理方能从根本上有所改善。英国之前的大气治理在一定程度上便是我们最好的借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17 11:38:37
长三角,也不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19 09:43:30
全国都要共同治理雾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19 10:02:28
不治理不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19 10:03:00
必须治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7 11:43:12
以前没有听过“霾”的天气,现在天气预报都有霾这个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6-26 20:52:1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1 23:17:26
北京的雾霾天能死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