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童年梦想而活——观Randy Paush的最后一课《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所感
今天上午的听力考试,在下午才做,只因在人文学院的网站上看到了篇李开复先生在2007年10月31日所写的《引领你的一生》,然后找了部讲座——Randy Paush的最后一课《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来看,甚是感动。 他的那篇文章是为他的一位同学,Randy Paush(梅隆大学“娱乐技术中心”知名的创新教授,这是我替他下的定语)而写的,他用他一生的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为童年梦想而奋斗,最终取得成功的动人故事,虽然他还很年轻,但是故事却显得深度不凡。后来,我找到了那个Randy所做的讲座,真的,那真的是个一生难得的好讲座,但不知身边有多少人看过,如果没有看的,个人建议各位抓紧时间,好好感受下,虽然有点长,但是却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你在学校是学不到的东西。在讲座开始不久,Randy说了句我感觉特深的话“when you broken something but nobody say anything,that is not a good thing,that means they give up”,呵呵,我向来也是这样对自己说,那些愿意对自己挑刺的人,往往是在乎自己,关心自己的人,所以要珍惜,想到这,突然发现以前误解了的一些事一些人。 一个讲座,极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一生,这是某个老师对我们说的,但是却发现,却从来没碰到这样的讲座,也记得以前,常为了找到那个改变自己一生的讲座而翻了很些书, 像什么北大讲座集呀,科技大学的人文论坛,湖南大学的世纪讲坛等,但无一而获,当然,心是有点不甘的,也因此,常自讽说,也许自己水平太低,悟不到那些大师者人物所言的机要所在,也因为自己水平太低,所以上的是广东商学院,没有大师所在,压根没机会聆听大师的教诲。今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却发现,自己想要的讲座却是“梦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栏栅处”,得来竟凭一个网页,呵呵,这只能说是机缘巧合。 自己向来觉得,最值得自己尊敬的老师,是那些真正在乎学生的老师,但是却发现,这样的老师实在少得可怜。本这也可厚非的,因为现在的世道是“功利第一”,没有实在利益的,而且还是付出心血的,谁会做这等闲事呢,也许也正因为处在这样的世道,所以,那位新近热起来的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才得以扬名立万,虽然翟老师所用以支撑其论点的材料是经不起太多的逻辑认证,但是,他所传达的精神却是值得肯定的,就拿他的(确切说是道德经里头的)“忠孝悌”主张来说,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负责任,你想下他作为老师能对学生负责任吗,作为企业家能对员工、能对客户负责任吗?又拿他对雷锋精神的看法来说,雷锋是用来学的吗?雷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骨子里头的精神,然而,这种精神的传承却在这个变态的社会当中断裂了(此句为个人看法),现在的雷锋精神是要花一天时间来学的,学完了明年还要重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难道那些医院学雷锋的活动还要少吗?但是病人的满意度有提高过吗?这里,如果有学医的朋友看到的话,建议最好看看一个医院品牌建设的案例——美国芝加哥的西北迈莫瑞尔健康医院的案例,看看人家是怎样做医院的,是怎样做医生的。 所以说,中国以前流行了数百年的举孝廉制度(一种官员的选拔推荐制度)有其存在的理由,而现在,人人都为钱而忙,最典型的莫过于围绕“四子转”,上午围着单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下午围着轮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呵呵,这样子的生活再风光又如何呢?挣钱不是也为了花钱吗,反正不是自己的,难怪翟老师说,挣钱的最高境界是“花钱”,也难怪,比尔盖茨会把自己35%的微软资产捐出去,正如他自己所言的那样,没时间挣钱,只有时间花钱啦。也难怪李嘉诚先生会把自己资产的1/3捐出来,他们都悟道了,挣钱最终是要用来花的,而且要花得其所,花得有意义,但我想,有意义的事,莫非只有救人、济医、扶持教育,让更多的人有健康,有机会成长,有机会为梦想而活。 为童年梦想而活,那个Randy教授是这样主张的,而且他还主张,要充满乐观,自信,要努力,要宽容地为童年梦想而活。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5 23:05:0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