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论坛上有人转区域经济学年会有感,在此我也把自己参加今年的经济学年会的感谢与大家分享一下:
总体感觉,今年年会组织工作做得不错,使得大家可以静下心来多研讨一下自己关心的问题。区域版块基本上听过了每一个人的报告,总体感觉论文写作规范,研究领域已经较以前有明显细化,其他专业学者很多也在关注区域问题,只是视角不同,当然给自己的启发也很多。论文的“经济学味道”很浓,规范性的文献综述、理论模型、实证检验和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涵义。但个人感觉多数论文还是更加强调了方法,事实上作者对研究问题的背景研究并不太深入,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对描述性分析的“关键点”或“特殊点”的背后涵义模糊,甚至一些基本尝试也有问题,比如中国工业统计口径变化等等。
个人意见,经济学年会比较适合有一定研究功底,且有规范论文的学生参加,可以遇到不少国内学者,得到他们的点拨或学习他们的“思想”甚至报告方式。虽然今年论文筛选比例为1:5(共投稿1200多份,录用200多份)不是太低,但整体感觉还是更看重“经济学格式的规范性”。报告自己论文也能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提问,会有不少收获。
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