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 如果限制过多确实打击我们这些新手的积极性 如果没有目的 只是为了挣积分的上传 则毫无意义啊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不是不想讨论问题,是没有人讨论问题啊。
我总不能老是喃喃自语,或者和某个版主叨叨。
现在我还要每天看看制度版的发帖数,要是不到20个,我还要过来叨叨几句。
毕竟这是我刚到人大论坛时最常来的地方,我不想看到她这么凄凉。
说到底,制度经济学不是必修课程,不需要准备考博考研,
一般来说,也没有人对案例分析感兴趣,大家更喜欢琢磨怎么做实证、学习模型。
所以,微观、宏观、计量、真实世界这几个版热也是情理之中的。
[em12][em12]
liqihang兄应该是牛人。我也感觉人大经济论坛缺乏深度,能够讨论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也可能牛人不屑于在此发言。说实话,我上人大论坛也主要是为了找资料,回回贴攒点积分也主要是为了上述目的。我主要是做微观实证的,但我喜欢制度经济学中的思考方法和洞察力。通过好的洞察力发现重要而有意思的问题,然后采用微观、计量的方法检验,这是做出一流的好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算什么牛人,您过誉了。
不过不要理解错了我的意思,现在的情况并非喜欢做实证、喜欢学宏观微观,才导致的其他门类的惨淡。
这是大环境决定的:计量的多,是因为要写论文;宏微观,是因为要考试;真经和休闲吧多,
是因为它们可以谈和一般论坛类似的问题。
并不是大家喜欢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
文献、问题都重要。各取所需!管理上可分门别类。
这个id实在是太好了!聪明啊!
一定要从严,从严方能长远发展。要设计标准筛选和区分参众。
另外,可否考虑按学科领域、版面功能分别划分专区呢?即设置两个引擎。
来个制度创新
要有精品意识
个人觉得文献,特别是一些难得的数据需要上传,但同时交流必不可少,有交流才有创新,才能激发思维,本人希望开一个专门的讨论交流帖~
希望很好;可惜不大现实。
如果是讨论问题,不妨到有更大范围参与者的一些社会性论坛(如天涯论坛等)的专门版块去。
积,而后能发。人大经济论坛之所以吸引人,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使人可以较方便得获得很多专业性资料,如果失去这个优势,对人大经济论坛而言,是一个损失。
当然,在不在乎这个似有若无的损失,是另外一回事了。
同意9楼的建议
可惜没有讨论区啊,又没有人讨论
同意
关键在于知识和心得的交流
大家能够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讨论
而不是这样上传一些文本性的东西,多数是重复的,而且很多无人问津
毫无意义
希望大家都来点实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