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685 0
2013-12-17

新三板分不分流资金不是大事

2013/12/17 每日经济新闻


全国上板企业可以达到万家?这个前景不会太远。考虑到创业板在创新方面的失利,新三板被赋予格外的创新期许。

12月13日,新三板新政《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为新三板豁免了法律方面的桎梏,不必花费两三年时间修改公司法,就能快速着眼于提升新三板效率。

新三板才是中国版创业板。开放步伐之大在意料之外,一步从四个高新技术园区扩展到全国,各地不必再明争暗抢挂牌园区,只要有资源就可以上板。市场化的结果是减少寻租空间,目前新三板原班人马357家,备战新三板的企业数量达到2000家左右。据华泰证券预测,如果扩容全面放开,未来五年内,挂牌企业数目将突破7000家,新三板市值超过万亿元——又一个庞大的资本平台将横空出世。如果新三板效率提升,万家也不是问题。预计明年将有百家以上的企业上板。

新三板是面向中小微企业、高科技企业的摇篮,包容小微企业之风险,强调诚信与风险识别的重要性。在准入条件上,不设财务门槛,申请挂牌的公司可以尚未盈利,只要股权结构清晰、经营合法规范、公司治理健全、业务明确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股份公司均可以经主办券商推荐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由于主要由机构投资者投资,对自然人投资者要求较高,因此对经营风险的包容度较高。股东在200人以下的较接近于注册制,200人以上的需要证监会核准,接近于形式审核,发审委退出新三板历史舞台。由于预备上板的公司绝大部分股东人数不到200人,因此,新三板能够率先实行事实上的注册制。

改革还反映在新三板转板时,按照《国务院决定》的精神,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的挂牌公司可以直接转板至证券交易所上市,但转板上市的前提是挂牌公司必须符合《证券法》规定的股票上市条件,在股本总额、股权分散程度、公司规范经营、财务报告真实性等方面达到相应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进行股权非公开转让的公司也可以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份。

新三板可以直接转板,可以债权融资,可以并购重组,是小微企业的曙光,不再是权贵们的盛宴。新三板适合的是诚实经营的企业,有独到眼光的风险投资者,以及不计短期回报提前耕耘的券商机构。根据新三板定增网的数据统计分析,申银万国证券和国信证券牢牢占据新三板领域的头两名交椅,以最具分量的股份总量和可交易股份总量比例来分析,申万股份总量和可交易股份总量分别占到新三板的25%和27%,国信证券股份总量和可交易股份总量分别占到新三板的21%和22%,两家之和接近新三板市场总量50%,广发、西部等是具有优势的主办券商,证监会、协会、交易所只要保证前五大券商的诚信,市场化的实验就不会被造假吞没。

新三板是试验田,不一定能够有活跃的交易,投机者也不会麇集于新三板,如同当时麇集于创业板。新三板可以为风险投资者提供多种退出渠道,可以为有眼光的机构提供转板溢价。但新三板是高风险市场,是机构投资者纵横之处,没有那么多散户可供鱼肉,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交易不旺,有的上板公司年内无一单交易。

证监会不必把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揽到头上。担心新三板扩容对市场的影响,证监会特别以答记者问的方式指出,“总体来看,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后不会对A股市场产生资金分流效应”。理由包括此前的经验,融资方式上目前只允许定向发行,并且严格限定发行对象和人数。从前期试点情况来看,14个月内共定向发行56次,融资总额为10.96亿元,公司单次融资金额平均不足2000万元,涉及的资金量极为有限。

在金融市场以风险定价与信用定价为指针,今天新三板交易了了,一旦有转板便捷、产生财富效应,明天就有大队人马手持300万以上的帐户杀入市场。证监会到目前的改革原则路径正确,以市场为指针,既然如此,何必为新三板的资金多少、投资者人数发愁,这是市场自己的事。交易畅旺说明受投资者欢迎,交易持续不畅说明离预期相差甚远,证监会做好规则守护神的角色,就行。

由于新三板机构投资者为主,没有散户可供鱼肉,交易不像主板那么活跃,投资者可以把新三板的估值作为行业估值的最低参照,如此一来,券商不得不为投资者做贡献,两者可以难得的和谐一阵子了。

注:股市改革,方向明确

但时时有鱼骨扎人

显示对股市无底线的利用

低迷至此,还不醒悟

但新三板、发行体制的改革反映对市场的尊重

在邯郸峰峰区

参观古磁州窑,博物馆,工作室

烟勲火燎,煤灰冲天

却有着眉飞色舞讲述磁窑史的专家

有着在冰冷的工作室参禅般的艺术家

难忘富田明清古窑

几个灰淡的馒头窑,如工笔细画的小树枝

黄白色空气里一轮白色的落日

干净到令人惊异的私人收藏馆,柔滑至极的泥土

是500年前的落日,是千年前的烧窑人

还有急切想改变当地环境的地方官

有他们,还有希望

这些重工业基地

看到当地环境的惊人破败

那些资源型国企喂饱了上级

丰年时喂饱了自己,形成一个迟滞的封闭的社会

与当地格格不入

错误的税收,封闭的文化,遮天蔽日的灰霾

这样的企业如同病毒

去峰峰,坐在车上,一路咳

回来就好了,人的适应能力,真是强到吓人

怪不得当地人居然很少戴口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