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生产超细纤维PU合成革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亚洲的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目前超纤革仍然是以日本各公司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有领先地位,以生产高档超纤革为主。自2004年以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意大利的超纤革的产量缓慢增长,其中日本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2009年达到4,199万平米;中国大陆的产量增长极快,从2004年的1,240万平米增加到2008年的3,540万平米,增长了185%,2009年达4,121万平米,带动了世界超纤革总产量的增长。
表1:全球国家和地区的超细纤维PU合成革产量情况(单位:万平米)

中国大陆的超细纤维PU合成革在产品质量和品种方面显示出良好的趋势,超纤革产品已进入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市场,终端产品则出口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目前国内超纤革生产企业正在大幅扩充产能,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超细纤维PU合成革规模最大的产地。
图1:我国人造革合成革及超细纤维合成革的使用量(单位:亿平米)

根据历史统计数据,我国的超细纤维PU合成革使用量自2005年以来逐年递增,增长速度较快,远超过人造革合成革的增长率。未来我国人造革合成革市场需求总量仍会持续增加,但是不同种类、档次的产品会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市场需求量将会高速增长,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人造革合成革专业委员会的预测,2012年超细纤维PU合成革产量为1.29亿平方米,增速为17%;2013年超细纤维PU合成革产量为1.62亿平方米,增速为26%;2014年超细纤维PU合成革产量为1.92亿平方米,增速为19%。
图2:2005年-2014年超细纤维PU合成革用量及预测

PU合成革的两大趋势是生态性和功能性,既具备生态环保性,又具备各种优良性能的PU合成革,通常称为生态功能性PU合成革,属于中高端产品,代表着合成革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PU合成革的生态性是指符合“中国生态合成革”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和欧盟的合成革环保标准。通常PU合成革的生态环保性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原料资源的可再生,生产过程中不污染环境;二是加工过程中对不会对工人的健康安全造成危害;三是使用过程中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以及环境不会受到损害;四是生产的产品具有优良卓越的环保性能,废弃后能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或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PU合成革的功能性主要包括物理机械性能、阻燃性、防水透气性、抗菌防霉性、防油防污性、耐高频热切性、耐酸耐碱、耐水解等,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与天然皮革、普通PU合成革甚至超细纤维PU合成革相比,生态功能性PU合成革在功能性方面要更为优异。
近年来,生态功能性PU合成革正以其价格适中、高物性、多功能性、生态环保性等优势,在人造革合成革下游市场应用中占有的份额逐步提升,逐步替代PVC人造革、普通PU合成革和天然皮革制品。
图3:2006年-2013年生态功能性PU合成革用量及预测

根据人造革合成革主要下游行业的需求分析,由于我国将“聚氯乙烯普通人造革生产线”列入了限制类发展项目,而欧盟、日本等国家的绿色壁垒也极大地限制了PVC人造革的消费。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PU合成革,尤其是注重生态性和功能性PU合成革的需求增速将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人造革合成革专业委员会的预测,2012年生态功能性PU合成革产量为8.49亿米,增速为20%;2013年生态功能性PU合成革产量为10.32亿米,增速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