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楼之间的公共空间能做什么呢?经济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程,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散步,聊天,下棋,跳广场舞,等等。尤其在高层住宅区,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不得不使房地产商们搭建较大的楼间距,才能使得居民获得广阔的活动空间以供娱乐活动。
汉斯出版社《土木工程》期刊2013年9月发表了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杜美怡的一篇文章,针对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的物质建构进行了深入地探究。
住宅的接地公共空间是指其建筑单体周围地面的空间场所,它包含底商、架空层、入口门厅、廊桥通道、地上或半地下车库等。接地空间是外部公共空间到内部私密空间的过渡;是将城市的大尺度转化为亲切宜人的居住尺度的空间;是居民出入的必经之地,是产生公共行为活动的场所;是展示社区环境、文化品味和建筑档次的标志性建构。正因为它特殊的位置与含义,其建构的功能化、美观化、人性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文中将高层住宅接地空间的物质建构归纳为直接接地形式、群房接地形式、架空式接地形式等。作者通过对天津市高层住宅接地空间的调研与分析基础上,发现当今的高层住宅接地公共空间,除了满足交通功能以外,越来越注重景观环境、交流空间、辅助设施、居住文化和生活理念等的设计。高层住宅接地空间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到位,是否真正做到为居民所用,其关键是一个设计理念的问题。高层住宅接地空间是居民居住空间的延伸,一个精心设计的高层住宅接地空间,会让居民产生“家”的感觉。高层住宅接地空间应当从实现交通的单一功能化,发展为集功能、美观、人文环境、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广义功能化建构。
小编有话说:宅男宅女们,这么好的公用场所,快出来活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