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优城市规模的衡量问题,我有以下几点肤浅的看法:
第一、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城市的最优规模。
第二、最优规模应该是一个区域而非一个点。
第三、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中介指标)来间接判断城市是否已达到最优规模或超过最优规模。我们可以选取交通拥挤程度、住宅紧张程度、供水供电满足程度、环境压力等指标来判断城市的承载能力,从而间接判断城市是否处于最优规模。
第四、当出现城市交通道路极度空旷,没有堵车现象;大量住宅无人居住且绝大多数居民都拥有自己的房屋;供水供电能力过剩;环境良好,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能力过剩等情况时,说明该城市的承载能力绰绰有余,尚未达到它的最优规模。这时应该继续吸引居民和投资,扩大经济规模,以充分利用它的承载能力。
第五、当出现城市交通极度拥挤,频繁出现堵车现象;住宅极度紧张,城市里充斥着大量无家可归者;供水供电极度短缺,经常要采取限水限电措施;环境极度恶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面临极大压力等情况时,说明该城市已超过它的承载能力,已经超过最优规模。这时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其一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住宅、供水供电以及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来提高它的承载能力,从而使它回到最优规模区域;如果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实力等原因的限制使得该城市无法提升其承载能力,那么只能将一部分居民迁到其它区域,从而减轻城市的承载能力,使其回到最优规模区域。
第六、一个城市的最优规模并非固定不变,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等措施来提高它的最优规模。在古希腊,受治理能力、基础设施、经济实力等条件的限制,一个城邦的最优规模可能只有几万居民。随着人类的进步,经济快速发展,治理理论日趋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更新换代,城市的最优规模可能会达到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
第七、不同类型的城市最优规模不相同,如金融商贸城市最优规模可能大于资源型城市和工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