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955 7
2005-06-17

学校里有一家比较大的超市,里面的几种可乐饮料的价格很有趣,一般的易拉罐的可口可乐、芬达等都是1.9元或1.8元,比大润发等外面的大超市贵0.1,600毫升的可口可乐、芬达等都是也贵0.1元,甚至袋装牛奶一般也贵0.1。但是大瓶的,比如2.25升的芬达一般大超市是5.4,学校里的这家是6.4。

为什么这家超市的定价策略会是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6-18 10:40:00
以下是引用masquake在2005-6-17 6:49:11的发言:

学校里有一家比较大的超市,里面的几种可乐饮料的价格很有趣,一般的易拉罐的可口可乐、芬达等都是1.9元或1.8元,比大润发等外面的大超市贵0.1,600毫升的可口可乐、芬达等都是也贵0.1元,甚至袋装牛奶一般也贵0.1。但是大瓶的,比如2.25升的芬达一般大超市是5.4,学校里的这家是6.4。

为什么这家超市的定价策略会是这样?

1、如果按比例加价应该是5.7-5.8元吧。如果按代装牛奶的比例加价应该是5.9-6元。

2、不知这家超市大瓶饮料的销量如何。如果大瓶销量远小于小瓶,那么这种加价是完全合理的。

A、成本,量越多平均成本越低

B、资金流转速度。销量越小,资金流转速度越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19 22:44:00

为什么wintertide认为大瓶的可乐的销售量远少于小瓶的就合理呢?

难道不是因为卖得太贵,所以大家都不买吗?这个关系,谁是因谁是果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0 12:27:00

或许,学校超市根本没有请什么定价专家研究,只是考虑了一个小小的心理问题呢?愿意买大瓶的同学,对饮料的偏好本来就大于买小瓶的。短期购买者(不熟悉价格的人)会认为:学校其他饮料都只比外面贵0.1,别的也差不了多少,买了大瓶的!对长期购买者(熟悉价格)600毫升的搬的太累,多花一元钱可以节省力气,买了大瓶。

而其他的偏好节约1元,走远路的同学不在超市的目标消费群体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0 15:13:00
以下是引用masquake在2005-6-19 22:44:06的发言:

为什么wintertide认为大瓶的可乐的销售量远少于小瓶的就合理呢?

难道不是因为卖得太贵,所以大家都不买吗?这个关系,谁是因谁是果呢?

呵呵,还没有恭喜你新官上任。学学闲人兄,献上鲜花美女若干。

1、我是这样考虑的首先假设平均销量,大瓶小于小瓶。这是根据经验判断。大家如果要买大量的饮料应该回到大超市,因为价格便宜。但是因为临时急需往往会买小瓶。反正在学校德小卖部,大瓶即使便宜销量也不会大。因为多数学生不会购买大瓶,上课携带不方便。

2、如果大瓶周转速度比较满,资金占用时间就长,资金成本会上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0 18:35:00
我觉得是不是因为超市认为大瓶的饮料与小瓶的存在替代关系,所以降低大瓶的价格会影响小瓶的需求量。毕竟学校的超市带有一定的垄断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