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187 0
2013-12-23

 音乐中的 123 并不是数字而是专门的记号,唱出来是 do, re, mi,它来源于中世纪意大利一首赞美诗中前七句每一句句首的第一个音节。而音乐的历史像语言的历史一样悠久,其渊源已不可考证。但令人惊异的是我们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释音乐的许多规则其中包括音乐基本元素──乐音的构成原理,也就是说 123……这些记号确实有着数字或数学的背景。
  学习音乐总是从音阶开始,我们常见的音阶由 7 个基本的音组成:
  1234567
  或用唱名表示即
  do, re, mi,fa, so, la, si
  用 7 个音以及比它们高一个或几个八度的音、低一个或几个八度的音做成各种组合就是曲调

  美国著名音乐理论家珀西·该丘斯(Percy Goetschius1853-1943)说对于求知心切的音乐学习者与音乐爱好者,再没有像音阶似的音乐要素,即刻而又持久地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惊异的了
  7 音音阶按高度自低向高排列,要搞清音阶的原理,首先须知道什么是音的高度?音与音之间的高度差是多少?
  物体发生振动时产生声音,振动的强弱(能量的大小)体现为声音的大小,不同物体的振动体现为声音音色的不同,而振动的快慢就体现为声音的高低。
  振动的快慢在物理学上用频率表示,频率定义为每秒钟物体振动的次数,用每秒振动 1 次作为频率的单位称为赫兹。频率为 261.63 赫兹的音在音乐里用字母 c1 表示。相应地音阶表示为

c, d, e, f, g, a, b
  在将 C 音唱成“do”时称为 C 调。
  频率过高或过低的声音人耳不能感知或感觉不舒服,音乐中常使用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16~4000 赫兹,而人声及器乐中最富于表现力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60~1000 赫兹。
  在弦乐器上拨动一根空弦,它发出某个频率的声音,如果要求你唱出这个音你怎能知道你的声带振动频率与空弦振动频率完全相等呢?这就需要共鸣原理:当两种振动的频率相等时合成的效果得到最大的加强而没有丝毫的减弱。因此你应当通过体验与感悟去调整你的声带振动频率使声带振动与空弦振动发生共鸣,此时声带振动频率等于空弦振动频率。
  人们很早就发现,一根空弦所发出的声音与同一根空弦但长度减半后发出的声音有非常和谐的效果,或者说接近于共鸣,后来这两个音被称为具有八度音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如影随形来形容一对八度音,除非两音频率完全相等的情形,八度音是在听觉和谐方面关系最密切的音。
  18 世纪初英国数学家泰勒(Taylor1685-1731)获得弦振动频率f的计算公式:
  l 表示弦的长度、T 表示弦的张紧程度、ρ 表示弦的密度。
  这表明对于同一根弦(材质、粗细相同)频率与弦的长度成反比,一对八度音的频率之比等于 21

现在我们可以描述音与音之间的高度差了:假定一根空弦发出的音是do,则二分之一长度的弦发出高八度的 do8/9 长度的弦发出 re64/81 长度的弦发出 mi3/4 长度的弦发出 fa2/3 长度的弦发出 so16/27 长度的弦发出 la128/243 长度的弦发出 si 等等类推。例如高八度的 so 应由 2/3 长度的弦的一半就是 1/3 长度的弦发出。
  为了方便将 c 音的频率算作一个单位,高八度的 c 音的频率就是两个单位,而 re 音的频率是 9/8 个单位,将音名与各自的频率列成下表:
表一:

  

音名

  
  

C

  
  

D

  
  

E

  
  

F

  
  

G

  
  

A

  
  

B

  
  

C

  
  

频率

  
  

1

  
  

9/8

  
  

81/64

  
  

4/3

  
  

3/2

  
  

27/16

  
  

243/128

  
  

2

  

知道了 do, re,mi, fa, so, la, si 的数字关系之后,新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用具有这些频率的音来构成音阶?实际上首先更应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用 7 个音来构成音阶?
  这可是一个千古之谜,由于无法从逝去的历史进行考证,古今中外便有形形色色的推断、臆测,例如西方文化的一种说法基于“7”这个数字的神秘色彩,认为运行于天穹的 7 大行星(这是在只知道有 7 个行星的年代)发出不同的声音组成音阶。我们将从数学上揭开谜底。
  我们用不同的音组合成曲调,当然要考虑这些音放在一起是不是很和谐,前面已谈到八度音是在听觉和谐效果上关系最密切的音,但是仅用八度音不能构成动听的曲调——至少它们太少了,例如在音乐频率范围内 c1 c1 的八度音只

有如下的 8 个:C216.35赫兹)、C132.7赫兹)、C65.4赫兹)、c130.8赫兹)、c1261.6赫兹)、c2523.2赫兹)、c31046.4赫兹)、c42092.8赫兹),对于人声就只有Ccc1c2 4 个音了。
  为了产生新的和谐音,回顾一下前面说的一对八度音和谐的理由是近似于共鸣。数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音都可分解为由一次谐波与一系列整数倍频率谐波的叠加。仍然假定 c 的频率是 1 ,那么它分解为频率为 1248的谐波的叠加,高八度的 c 音的频率是 2,它分解为频率为 24816的谐波的叠加,这两列谐波的频率几乎相同,这是一对八度音近似于共鸣的数学解释。由此可推出一个原理:两音的频率比若是简单的整数关系则两音具有和谐的关系,因为每个音都可分解为由一次谐波与一系列整数倍谐波的叠加,两音的频率比愈是简单的整数关系意味着对应的两个谐波列含有相同频率的谐波愈多。
  次于 21 的简单整数比是 32。试一试,一根空弦发出的音(假定是表 1 C,且作为 do)与 2/3 长度的弦发出的音无论先后奏出或同时奏出其效果都很和谐。可以推想当古人发现这一现象时一定非常兴奋,事实上我们比古人更有理由兴奋,因为我们明白了其中的数学道理。接下来,奏出 3/2 长度弦发出的音也是和谐的。它的频率是 C 频率的 2/3,已经低于 C 音的频率,为了便于在八度内考察,用它的高八度音即频率是 C 4/3 的音代替。很显然我们已经得到了表 1 中的 Gso)与 Ffa)。
  问题是我们并不能这样一直做下去,否则得到的将是无数多音而不是 7 个音!
  如果从 C 开始依次用频率比 32 制出新的音,在某一次新的音恰好是 C 的高若干个八度音,那么再往后就不会产生新的音了。很可惜,数学可以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自然数mn会使下式成立:
         (3/2)m= 2n
  此时,理性思维的自然发展是可不可以成立近似等式?经过计算有 (3/2)5 = 7.594 ≈23 = 8,因此认为与 1 之比是 23 即高三个八度关系算作是同一音,而 (3/2 )6 (3/2)1 之比也是 23 即高三个八度关系等等也算作是同一音。在八度相同的意义上说,总共只有 5 个音,他们的频率是:
    1, (3/2),(3/2)2, (3/2)3, (3/2)4       (1)
折合到八度之内就是:
    1, 9/8,81/64, 3/2, 27/16
  对照表 1 知道这 5 个音是 Cdo)、Dre)、Emi)、Gso)、Ala),这是所谓五声音阶,它在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中用得不是很广,不过

我们熟悉的卖报歌就是用五声音阶作成。
  接下来根据 (3/2)7= 17.09 ≈ 24 = 16,总共应由 7 个音组成音阶,我们在 (1) 的基础上用 32 的频率比上行一次、下行一次得到由 7 个音组成的音列,其频率是
    (2/3), 1,(3/2), (3/2)2, (3/2)3, (3/2)4, (3/2)5
折合到八度之内就是:
    1, 9/8,81/64, 4/3, 3/2, 27/16, 243/128
得到常见的五度律七声音阶大调式如表一。
 考察一下音阶中相邻两音的频率之比,通过计算知道只有两种情况:do-rere-mifa-soso-lala-si 频率之比是 98,称为全音关系;mi-fasi-do 频率之比是 256243,称为半音关系。
  以 2132的频率比关系产生和谐音的法则称为五度律。在中国,五度律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典籍《管子》的《地员篇》,由于《管子》的成书时间跨度很大,学术界一般认为五度律产生于公元前 7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西方学者认为是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提出了五度律。
  根据近似等式(3/2)12 = 129.7 ≈ 27 = 128 并仿照以上方法又可制出五度律十二声音阶如下:

表二:

  

音名

  
  

C

  
  

#C

  
  

D

  
  

#D

  
  

E

  
  

F

  
  

#F

  
  

频率

  
  

1

  
  

(37)/(211)

  
  

(32)/(23)

  
  

(39)/(214)

  
  

(34)/(26)

  
  

(22)/(3)

  
  

(36)/(29)

  
  

  
  

  
  

  
  

  
  

  
  

  
  

  
  

  
  

音名

  
  

G

  
  

#G

  
  

A

  
  

#A

  
  

B

  
  

C

  
  

  
  

频率

  
  

3/2

  
  

(38)/(212)

  
  

(33)/(24)

  
  

(310)/(215)

  
  

(35)/(27)

  
  

2

  
  

  

  五度律十二声音阶相邻两音的频率之比有两种:256243 21872048,分别称为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从表中可看到,音名不同的两音例如 #C-D 的关系是自然半音,音名相同的两音例如 C-#C 的关系是变化半音。
  人类历史进程中,某种音乐文化的发生不可能限于一时或一地,但五度律几乎同时在东西方出现,毕竟表明了人类艺术禀赋的贯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