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不错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好..不错
好文章,顶
其实输入型通货膨胀的说法缺乏依据,虽然说国际生产资料的价格在普遍上涨,但是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大国效应引起的,也就是我国的进口量太大,导致了国际生产原料价格普遍上升,所以输入型通胀的说法颠倒了因果。其实就像楼主所说的那样,货币增发过量引起的通胀才是此轮通胀的根本原因~~ 从2003年到2007年,广义货币(M2,等于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年均涨幅17.47%,而GDP平均增长10%,货币发行增长率远高于GDP增长率。2008年2月,中国M2的存量是42万亿人民币,差不多是年度GDP的180%,这对于通胀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学习!!!
不认同作者观点:
全球经济失衡,美国经济衰退,利用通货膨胀以减少债务.
布什利用战争,生物能源间接推动全球通胀,使所有新经济体包括中国和欧盟为此付出代价.
中国通货膨胀主因不是货币,而是全球一体化经济所导致的,全球通胀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然调整.
我顶啊楼族
我个人认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是有差异的。因此这个真正原因也是限于楼主的理解吧。
看完了24页的全部回复,感觉部分回帖更有含金量。
而文章本身的分析却缺乏力度和深度。
分析的很好!
写得好,再接再厉!
个人愚见呵:
本次通胀源于:<——货币投放过多<——人为压低汇率<——确保出口量,拉动经济发展(当时的大背景是90年代末本世纪初的国内通缩)<——内需乏力<——居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少,收入差距大,内需自然上不去<——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
至于外因也是有的:美元滥发,全球的流动性过剩。但个人更偏向于看内因
按中国人的说法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如钢铁,猪肉,楼市,食用油,等,如果结构性通胀没有有效抑制就会演变成成本推动型通胀,造成全面通胀。
但事实上结构性通胀在经济学教科书是找不到的,这个说法是不大正确,而且模糊的,以下是周其仁对结构性通胀的见解,希望能帮助你理解:
话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6.5%,高于9月的6.2%,与8月创下的十年最高点持平。众多解读中,很流行的一个说法是“结构性通货膨胀”。我的感受,在通胀指数不高的情况下,此说听听也无大碍;通胀指数超过了5%,还说什么结构性云云,就不能不提出一点公开的批评意见。
“结构性通胀”提法的主要毛病,是太过含糊了。粗粗看去,这个提法似乎不过只是对市场现象的一种描述——林林总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有的升得快,有的升得慢,有的不升甚至还下跌。比如今年以来我国物价指数的变动中,食品价格升得急,一般工业品价格升得缓,其中一些商品服务的价格还下跌 (比如北京市公交车和地铁车票大幅度降价)。
为什么说这样一种描述是含糊之辞呢?首先,世界上还有没有“非结构性的”通货膨胀?这是问,有没有那么一种通胀,是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市价都以同一幅度全面上涨的?教科书上说的 “货币中性 (monetaryneutrali-ty)”,意思是一个经济一旦多发了一倍货币,所有商品服务的名义价格上涨一倍,但真实变量如总产品并不会上涨一倍。那样的通胀指数再高也没关系,无非是所有人把自己购买和出售的价格,一律加上相同的零就是了。
有同感
~~
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