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原因开始接触小米,身边朋友也有不少人在用着小米的产品,最为他们津津乐道的便是小米较高的性价比,甚至有人称雷军为乔布斯第二,但面对这么优秀产品时,他们也不少埋怨,小米特定的营销策略使得那些对小米仰慕钦羡已久的“发烧友”多少有些迫不及待,但自小米开始营业以来却始终没有对此有所反应,相反这倒成为雷布斯为所自豪的根本。今天就结合身边之事以及网上所观,试图探讨小米营销策略的神秘之处,何以让雷军和这些米粉们如此各有喜忧?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行为动机便是利润最大化,如果用较为时髦的话说就是为客户提供最好产品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最大收益,为员工提供最好福利,为社会提供更多正能量,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再这日趋竞争激烈的手机行业着实不易,其最根本的保证便实现企业是持续稳定的销售额,因而做好销售,控制成本,降低风险就尤其重要。而小米的可贵之处似乎就是将上述三种方式很好的结合和利用起来。
收入的实现来自顾客的消费,特定的目标客户定位加上小米独特的渗透营销技巧在此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自国内手机生态行业,外企像苹果、三星这类全球性大企业凭借先进的软件技术和完善的制作工艺在国内目前占领了较高端市场,部分外资企业和向华为中兴、联想则一直处于中低端市场,但无疑这部分市场受众规模是比较大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所宣传的完美的软硬件,的确做互联网起家的雷军在软件开发上走的比较远,再加上发烧友品牌的定位,在中低端市场也比较有影响力。
首先小米目前没有实体店,所有销售都是线上开展。产品发布之初,像苹果一样,雷布斯也会有个产品发布会,向公众宣传产品的性能优点,其实这种说明会网络宣传效果要比当场效果的意义更为突出,通过现代新媒体的宣传,让大众有个印象;
其次便是产品购买阶段,预约购买这个阶段的作用更是意义非凡。不仅将那些购买者认为的划分为未预约和已预约两部分,在保障预约客户的部分优先权利时,也是对那些手慢的人的一些警示,“看,完了吧,不上心那对不起了,这次你也没机会了。”当然这些作用也只是对那些比较有兴趣的人多少有些影响,但对于那些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就没听说过的人去丝毫没有意义,不过不是这样的,待到这些已经预约的优先客户购买到手,自豪感驱使下的宣传无疑就想雨滴似的一滴一滴的打在了沃土上,渐渐地逐渐扩散,从而扩大接触面和影响潜在购买者;再者预约购买也让小米有时间了解到目标客户人去数量,从而以销定产有效降低库存、成本风险,由于每次释放产品数量远远低于潜在客户量,在这种程度上,如果是以销定产的话,小米几乎是没有库存成本的。
接着便是小米独特的每周开放购买的传统,搞得好似节日是的,有效的提高了米粉的自我认同感,但不能否认这种模式的独特意义。本期购买到下棋购买之间的时间间隔,饥饿营销,人为调低产量,维持供不应求的场面,保持定价和高利润率是一方面;这期间的时间差也给了小米足够时间了解本期产品销售结构,摸清市场偏好走向,为下期的产品布局调整提供方向;而且从长期来看,相较于平时正常销售模式,这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着实主动性和控制性要更强一点,而且在每次供不应求这种条件形成以后,那些疯狂的米粉们,即便拿着一打打的毛爷爷,也不得不为小米提供些无偿服务,小米附属产品的营造无疑不是在众多疯狂米粉的广泛参与中才日趋成熟的。
可无疑的,这种方式也赶走了不少忠实粉丝,不过从小米的坚持上来看,似乎这些少量的客户也没有入得了决策层的眼,事实上也是这样的,起初对小米的关注就能够预示着,你肯定会有所坚持,如果这段时间都坚持不了,那不要你也罢。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小米,那么雷老板的棋局够大,手机产品不是他想卖的,真正的小米文化,乃至雷军品牌才是他的目标所在。
事实上,每次开放日小米到底卖出多少产品,每种型号有多少台,恐怕除了雷总很少有人知道,甚至由此朋友跟我说,是不是小米根本就没有想要推出新产品,只是想处理掉那些过时产品,无疑这种营销方式,炒作的层面是很大的,雷老板的心事我等也猜不到,但谨慎细致的品格却袒露出来,难怪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上,那么有自信可以与格力老总互掐。
但不能否认小米从初创到现在已经是成功的,但能否守住已有的阵地,持续长久的在国内手机行业占领较为突出地位,正确认识自身有缺,是很重要的。
好了就这样吧,本文并没有任何想黑谁的目的,只是想表达个人对一种成功策略的解读,当然水平很有限,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