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站务与外事
6368 25
2013-12-26
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
编辑

《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由厉以宁、孟晓苏、李源潮、李克强四人联合撰写,1991年8月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共212页。其中,孟晓苏的毕业论文《经济改革的战略目标》被安排在第一章,李源潮的毕业论文《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是第五章,李克强的毕业论文《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是第七章。厉以宁撰写了其它几章,包括《企业改革——经济改革的主线》、《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及后记《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内容梗概《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主要把企业改革放在关键地位,对公有制基础上实现股份制的途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前言


改革,企业集团的组建,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作了详细的论述。
内容包括经济改革战略探讨、企业改革--经济改革的主线、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国有资产的管理、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增加科技投入方式促进市场繁荣、农村工业化、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等。
在这本书中,李源潮撰写的内容是第五章“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李克强撰写的是第七章“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这本书的所有论点后来都被认同,渐渐变为正在实行的政策。
《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一书强调市场经济改革,书的结束语题为《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由此名观之,足见在厉以宁指导下的三位青年才俊的蓬勃朝气和改革热情。如今这本书作者中的两位已身居高位,当年的改革热情亦有了更多施展的余地和延续的空间。
《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一书的另一名作者孟晓苏是中国房地产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下海经商前,孟晓苏也是一位官员,曾在中南海工作近8个年头,先后在中宣部新闻局、国务院办公厅工作,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局长和国家商检局副局长。
这是一部研究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力作,作者就如何进一步加快经济改革,使中国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和精辟的理论阐述,并就实践的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作者依次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中国房地产集团理事长孟晓苏、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本书出版于1991年,由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领衔,后面三位都是他当年的硕士生。本书收录了三名学生当年的硕士毕业论文。孟晓苏撰写第一章“经济改革战略的探讨”,李源潮撰写第五章“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李克强撰写第七章“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其余部分由厉以宁撰写。
这本书成书于各种社会思潮风云激荡的年代,“批判经济领域的自由化一度成为舆论的主流”,在当时社会思潮混乱的环境下,四位作者立场鲜明地指出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并对改革的具体战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思考。
本书出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内容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毫无过时之感,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1]

3

出版过程
1990年,中国处于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严重迷茫与混乱的时期,“批判经济领域的自由化”的言论一度成为舆论的主流。孟晓苏在厉以宁导师指导下,以《试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战略问题》为题写硕士论文,文中主张“要明确中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驳斥了某些 “左派”文章,诸如“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奇谈怪论。这篇硕士答辩通过后,1991年年初在《管理世界》上全文发表,引起了激烈争论,招来了批判。
1991年8月,《真理的追求》杂志发表其副总编辑个人的长篇文章《关于当前改革问题之我见》,批判“市场取向的改革”,说“市场经济分明是要复辟资本主义”、“要把中国拖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去”。他还针对“不要遇到问题就先问姓社姓资”的观点,批判这是“在极力抹煞两种改革观的分野”。
正是在“左派”对“市场取向”观点大加讨伐的时候,厉以宁把孟晓苏、李源潮、李克强所写的硕士论文汇集为一本书,定名为《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于1991年8月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厉老师在该书“结束语”写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可能成为制止经济改革事业前进的障碍”,“改革是不可逆转的”,“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完全有可能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逐渐被克服”。他提出“在深化改革中稳定经济。改革将给人们带来信心,带来希望。我们只能有这种设想,也必须做出这种选择”。
时至2013年,在《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这本书中所提出的建议与预期,均已成了现实。中国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是,在宏观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微观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结构上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格局。

4

作者简介
厉以宁,男,1930年11月22日生,江苏省仪征市人。著名经济学家,诗人,批评家。经济上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在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人称“厉股份”。
孟晓苏,男,1949年12月出生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1992年进入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党委书记、中房集团总裁、中房集团理事长;他是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
李源潮,男,1950年11月生,江苏涟水人,197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1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李克强,男,1955年7月生,安徽定远人,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3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

5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经济改革战略的探讨
第二章 企业改革——经济改革的主线
第三章 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
第四章 国有资产的管理
第五章 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
第六章 以增加科技投入的方式促进市场繁荣
第七章 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
第八章 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
结束语: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1]


我的硕士论文

孟晓苏

(此文发表于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的《我们的老师厉以宁》一书)



(孟晓苏获博士学位后与导师厉以宁教授合影)
我是77届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学生,从1988年起又回北大读研。能够师承厉以宁等著名教授研究经济学,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我和其他同学在以厉以宁教授为导师组长,肖灼基、刘方域两位教授为导师组成员的指导下,攻读学位课程,撰写硕士论文,并于1991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0年临近我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正是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严重迷茫与混乱的时期,“批判经济领域的自由化”的言论一度成为舆论的主流。我作为万里同志秘书,已经在国务院工作了七年,直接参与了国家改革开放的主要决策,当然不能认同这些反对中央改革政策的错误思潮。在厉以宁导师指导下,我以《试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战略问题》为题写出我的硕士论文,文中主张“要明确中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驳斥了某些 “左派”文章,诸如“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奇谈怪论。我的这篇硕士答辩通过后,1991年年初在《管理世界》上全文发表,引起了激烈争论,招来了批判。
1991年8月,《真理的追求》杂志发表其副总编辑个人的长篇文章《关于当前改革问题之我见》,批判我的“市场取向的改革”,说“市场经济分明是要复辟资本主义”、“要把中国拖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去”。他还针对“不要遇到问题就先问姓社姓资”的观点,批判这是“在极力抹煞两种改革观的分野”,他责问道:“这是醉话还是呓语”?《人民日报》不仅在1991年9月2日第五版择要转载了的文章,而且在头版头条配发了题为《要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社论与其呼应。在这篇著名社论的原文中,曾有一段批判“不要先问姓社姓资”的文字,并通过中央电台晚间新闻联播节目播至全国,但在第二天报纸上被偷偷删节了,成为该报多年来的一件怪事。
厉老师当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会时,他问我:被《真理的追求》杂志上那篇文章批判的四个观点有几个是你的?我说有三个是我的,并汇报了这三个被批判观点的内容。厉老师又问,那第四个被批判的观点是谁的?他所指就是“不要先问姓社姓资”,我如实禀告,我不知道批的是谁。我跟厉老师说,要不要我写篇文章反驳他们一下?厉老师说:“你越反驳,他们就批得越来劲,不如先等等,因为他们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果不出厉老师所料,四个月后邓小平同志就踏上了南巡的路程,并在1992年初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掀开了新的篇章。这时我们才知道,被《真理的追求》那篇文章和人民日报社论所批判的第四个观点“不要先问姓社姓资”,原来出自邓小平同志1990年年初在上海的一次重要谈话,被上海《解放日报》以“皇甫平”的名义发表成为一篇文章。这些“左派”批判的,原来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不仅再次强调“不要先问姓社姓资”,而且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重要论断。1992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目标很快写入了中共中央文件。我在硕士论文中所提出和坚持的走向市场经济的观点,终于被证明是正确的。
正是在“左派”对“市场取向”观点大加讨伐的时候,厉老师把我和其他同学所写的硕士论文汇集为一本书,定名为《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于1991年8月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我的硕士论文成为该书的第一章“经济改革战略的探讨”;李源潮同学的硕士论文成为该书第五章:“企业集团的发展途径”,该文主张进行生产组合方式的创新,推动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和国民经济管理形式的重新构造。李克强同学的硕士论文成为该书第七章:“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该文挑战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阿瑟?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说,主张发展农村工业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厉老师撰写了其它几章,包括“企业改革——经济改革的主线”、“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等。厉老师还将该书“结束语”冠以“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的标题,他写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可能成为制止经济改革事业前进的障碍”,“改革是不可逆转的”,“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完全有可能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逐渐被克服”。他提出“在深化改革中稳定经济。改革将给人们带来信心,带来希望。我们只能有这种设想,也必须做出这种选择”。
十九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这本书中所提出的建议与预期,已成了现实。中国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是,在宏观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微观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结构上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格局。当初,我就读硕士生时,还是30多岁的年轻人,在厉老师等名家指导下所提出的改革设想,后来融入到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和发展实践之中,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事情!接着,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又在厉老师的指导下读完了博士生阶段的课程,通过论文答辩而获得了博士学位。回顾以往,此情难禁。在厉老师八十寿辰之际,特撰写此文作为纪念。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2-27 10:43:20
顶一个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8 12:38:47
有点坑,90年代的书,网上百度一下就有各种下载,楼主发资料的时候慎重啊!赚论坛币不应当成为参与本论坛的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8 20:39:40
ibswjle 发表于 2013-12-28 12:38
有点坑,90年代的书,网上百度一下就有各种下载,楼主发资料的时候慎重啊!赚论坛币不应当成为参与本论坛的 ...
这么说吧,凡是上传的资料,在某一个别处都能找到,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9 22:28:15
olderp 发表于 2013-12-28 20:39
这么说吧,凡是上传的资料,在某一个别处都能找到,呵呵
您说的话,我不认为是错的,但是质量和目的是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0 07:31:42
ibswjle 发表于 2013-12-29 22:28
您说的话,我不认为是错的,但是质量和目的是关键~
OK,大家都要少些浮藻,多些淡定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