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为主题投资提供了丰富素材。我们认为技术进步、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浪潮以及中国即将开启的新型城镇化浪潮将是未来投资的三大主线。
技术进步方面,明年可以关注智能家居和美股映射的投资机会。技术进步的投资主线分为两类,第一类在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本身,目前来看多种技术的交叉应用将是未来的重要趋势,这将给产品的创新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第二类在于新技术的运用带来的投资机会,最典型的例子如最近的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新技术运用使许多行业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投资方向来说,我们建议关注智能家居的投资机会。从别的角度来看,美国是全球新技术的推动者,由其引领全世界的技术进步在无时不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从近期来看,页岩气的开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广都给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股票市场上一直有共振效应,建议继续关注美股映射的投资机会。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看好农民工消费、医疗服务和教育三条主线。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在于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要义在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化。从投资看,新型城镇化带来对城市管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增长。同时ZF在公共服务的投入将换来消费的显著上升,应该说消费升级是未来长时间内最重要投资的重要主线。消费的逻辑存在于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于城市人口上升带来的新增量,这部分人群主要消费在低端消费品;第二层次在于现有中低端人群劳动力紧缺导致工资上涨,从而使消费升级加速;第三个层次在于某些公共服务领域个性化服务,未来消费人口增长导致公共服务供不应求,在一些领域追求个性化服务的人群将越来越多。从投资选择上看,我们最看好农民工进城相关消费、医疗服务和教育三条主线。
三中全会为未来中国的改革路径定调,建议关注军工、国企改革、农业和资源价格改革。这次的改革不同于以往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改革之深、改革之广及改革之彻底。从改革整体的设计上看,整体分为近中远三期目标,覆盖面七位一体的,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党建。改革意味着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将会有一系列的投资机会出现,我们认为未来的投资机会集中在军工、国企改革、农业和资源价格改革。
一、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的投资主线分为两类,第一类在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本身,典型的例子就是3D打印,3D打印是一种新技术,股价相应的表现也是看好该技术未来的广阔运用空间。另外,多种技术的交叉应用也将是未来的重要趋势,将给产品的创新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第二类在于新技术的运用产生的投资机会,这一类例子很多,例如最近的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新技术运用使许多行业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今年O2O已经深深地影响了餐饮、旅游、百货等一大批行业,未来的影响将持续深化;再例如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一方面使营销变得越来越精确,对于企业的商业决策起到了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大数据也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在这个技术变革快速的时代,技术进步带来的商业模式改变将持续带来投资机会。
对于2013年来说,我们已经感受到的O2O、大数据等技术将持续给传统行业变革带来巨大影响力,页岩气对能源结构的影响力无疑也将持续强化,在技术进步大主题中我们2014年最看好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

1、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智慧城市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内容包含家居智能控制,如智能家电控制、灯光控制、防盗控制和门禁控制等,家居数字化服务内容,家居设施安装等方面的建设。家用电器系统已经经过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分别是家庭电子化和住宅自动化,即将进入家居智能化。
从前两次的发展情况来看,每一次质的变化背后都有技术革新,此次家居的智能化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基础支持。目前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识别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运用已经成为智能家居进入家庭的重要铺垫,智能家居所需要的软硬件技术现在基本已经成型,因此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基础。
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巨大,即使只有一部分家庭使用,远景整体市场规模也将超过万亿元。目前国内传统家电公司在智能家居上已经开始布局,海尔推出了天樽微信空调,美的推出了空调“手机遥控器”,海信推出了微博智能空调。国际家电公司也对智能家居进行了布局,如飞利浦推出带WiFi小家电,三星推出Tizen操作系统。我们预计智能家居在2014年即将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这将成为主题的重要催化剂。
从智能家居的产业构成来看,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智能控制平台搭建,主要负责整体家庭智能控制的协调;第二部分是终端电器和终端控制系统,主要是指家电等最终接收方和手机命令发行段;第三部分是信号的传输,目前所使用比较多的方式有wifi、蓝牙、Zigbee等。
从整体的智能家居范畴来看,我们可以将电器网络连接分为三个大层次。最小的一层在于家庭联网,中间包括设备控制、可视对讲、家庭安防、信息查询;中间一层为社区级网络,家庭可以连接到小区的无业、社区的增值服务等;最外的一层在于世界级大网络,通过世界级大网络到可以使用手机等外部终端设备,在外地对家庭小网络实施控制。

2、美股映射
在股票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影响力巨大,对市场的影响力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指数的涨跌,另一个是个股和主题的涨跌。指数的涨跌往往意味着投资者对经济看法乐观与悲观,而如今世界经济的联系紧密,美国经济的波动往往对其他国家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带来的股票市场的联动效应。
个股和主题涨跌反应的则是在于科学技术领域的涨跌影响力。回顾过去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就在2000年互联网资产泡沫,而从这些年来看,这种影响力依然非常强。可以看到近两年美股中的3D打印、新能源汽车、页岩气等主题表现突出,同时A股市场中的相关个股表现也非常活跃,出现非常高度的相关性,这种现象的背后反应的就是科技变革对传统行业或者新兴行业的影响力已经跨越了国界。
从科技的研发来看,美国无疑是世界头号强国,二战以来,推动世界进步的重要技术都诞生于此,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和产品无时不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美国也诞生出一大批卓越的科技公司,从IBM到英特尔,再到现在的苹果和谷歌,都在领导着世界潮流发展。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强势地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不变,以后更多的新技术与新应用创造出来。我们认为未来这一相关性仍将维持,2014年仍然可以持续关注美股的热点轮动。
二、新型城镇化与消费升级
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在于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要义在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化。推动的主要动力就在于改革。从我们对户籍改革红利的测算结果看,假设如果2014年完成相关改革,2014-2020年户籍改革红利对GDP增速的拉动作用在平均每年1%左右,头三年对GDP增速的拉动作用将在1%以上,到2020年户籍改革红利对GDP增速的贡献将达到0.91%,也就是说如果GDP增速是7.5%,其中有0.91%的增速来自于改革红利,户籍改革红利对GDP总体的贡献率将达到5%。
在深度城市化的巨大变革下,股票市场将出现许多投资机会。从投资看,新型城镇化带来对城市管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增长。另外ZF在公共服务的投入将换来消费的显著上升,应该说消费升级是未来长时间内最重要投资的重要主线。
消费的逻辑存在于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于城市人口上升带来的新增量,这部分人群主要消费在低端消费品;第二层次在于现有中低端人群劳动力紧缺导致工资上涨,从而使消费升级加速;第三个层次在于某些公共服务领域个性化服务,未来消费人口增长导致公共服务供不应求,在一些领域追求个性化服务的人群将越来越多。从投资选择上看,我们最看好农民工进城相关消费、医疗服务和教育三条主线。

1、农民工消费
首先,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过程中,低端劳动力消费升级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从农村劳动力储备数据可以看到,在2009年农村20岁以下人口就已经出现了断崖式下降,低端劳动力供给增速出现下降。从不同阶段的求人倍率来看,可以发现与高端劳动力相比,中低端劳动力明显更为吃香,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劳动力自2008年后长期处于供不应求,求人倍率长期维持在1以上。这种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态在工资上也得到了反应,农民工工资收入持续呈现出高增长,2010-2011年的农民工平均工资增速有将近20%。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消费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民工群体对千元智能机等商品的消费正越来越普遍。
从另外一点来看,与深度城市化相配套的户籍制度改革也将对农民工群体的消费倾向产生重要影响。从学界的研究结论上看,在消除其他因素影响后,非城市户籍人口与当地城市户籍人口的消费倾向差距在20%,未来深度城市化有望有效提升总体农民工的消费倾向。落户城市后消费倾向提升的原因有三个:
首先各种社会保险福利保障制度解除了消费的后顾之忧。农民工消费倾向与城市差距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福利保障不完善,抑制了消费释放。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来看,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数量仅有14%不到,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覆盖面仅为23.6%、16.7%、8%和5.6%,落户城市后,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被解决,消费需求自然会有所上升;
其次,在城市安家后,本身就有需求购置新的家电、家具等物品;
此外,农民工将会以家庭为单位落户城市,子女等的消费将较农村有大幅提高,也是推动消费倾向提升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两个逻辑出发,未来农民工的市民化将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消费领域主要包括低端消费品,如日化、食品饮料等,定居后将带动定居型消费的提升,主要消费产品为中低端家电和汽车。
此外,未来深度城市化的推进也将带来公共服务业的大发展。城镇的社会保障等福利是吸引农民进城的动力,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国民享受的公共服务与户籍相挂钩,乡村地区由于条件所限,相关配套的医疗、教育、文化、就业再就业、养老保险、以及其他公共服务配套远不及城市齐全。
农民工的深度城市化给城市的服务业也将带来经营压力,从所有公共服务业情况来看,最为紧张的当属医疗和教育,未来的发展空间最大。在2001年的改革后,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以郑州2001年户籍改革为例,政策实施一年内共新增人口15万,04年郑州市ZF决定进一步放开,实行按固定住所落户、放开亲属投靠的直系限制,到当年秋季新生入学时,郑州发现市内各学校凭户口入学的儿童暴增,学校人满为患,医院也是超负荷运转,严重超过承载力上限,给未来几年的财政支出也带了较大压力。
2、医疗服务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从目前情况来看,社会医患关系紧张,看病难已经成为公共服务体系面临的重要问题。从病床使用率数据来看,国内病床使用率常年维持在高位,医疗资源一直处于紧缺状态。目前情况来看,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都将是主要矛盾,一方面未来的深度城市化过程中,新增市民对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将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重点,另外一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医疗服务需求也大量增加。
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有两个层面,一个方面是增加医疗机构的数量,另一个是提高效率和质量。从数量指标上看,城市中的医疗机构将会越来越多,民营医院目前的占比仅为全部医院的1/4不到,数量扩张仍然有很大空间。另外的效率和质量方面看,民营医院运作效率明显高于公立医院,引入民资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政策层面来看,此次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办医,未来民营医院将是解决医疗服务供给矛盾非常重要的力量。三中全会文件还提及社会资本可以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未来大趋势来看,未来私营医院对公立医院的并购重组将明显提速。
从不同所有制医院来看,我们看好私营医院的发展。从不同类型医院的发展潜力看,我们最看好专科医院未来的发展。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提升,同时人们对于某些领域的专业治疗更为重视,对于未来专科医院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另外,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对于保健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年例行的体检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的必选;
第二,与综合医院相比,专科医院的盈利能力更强,跨区域扩张复制性更强,参与公立医院并购。在综合医院中,各科室的盈利能力层次不齐,专科医院通常集中在眼科、牙科等盈利能力较强的领域。由于专科医院的专业性,在跨区域扩张时,更易于管理,并购后更容易发挥效益。
第三,与综合医院相比,专科医院的服务可以更加专业,针对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受到溢出效应的影响,对公共服务的要求更高端。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随着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人群增加,对现有城市人口所享受的公共服务造成一定挤压,一部分要求较高的群体将会转而投向专科医院。
行业发展模式上看,新建医院所需时间长,回报见效慢,因此民营医院对公立医院的并购将是主要形式。医疗服务领域目前行业集中度低,民营医院的设立或者跨区域发展通常通过收购获得,我们建议关注相关上市公司后续收购的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