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522 0
2013-12-29
摘要: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来的高校等的准社会群体正在悄然影响着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和改变。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标志,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不久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出了“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的号召。在百废待兴、难关重重却又充满光明前景的经济社会里,一个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的行业---中国旅游业,迎来了起飞、赶超和跨越的三十多年发展历程,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旅游发展的康庄大道。
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十多年间,入境旅游人数从180.92万人次增加到13187.33万人次,增长71.9倍,年均增幅达15.9%;过夜旅游人数从72万人次增加到5471.98万人次,增长75倍,年均增幅16.1%,高出同期世界旅游同类指标12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从2.63亿美元增加到419.19亿美元,增长158.4倍,年均增幅达到19.1%,高出同期世界旅游同类指标10个百分点。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就2009年来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
       二、旅游行业现状
(1)        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 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 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三、高校群体对中国旅游业的刺激
     在我国过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和不断接受挑战的同时,也不断涌现出了新型旅游消费群体---高校旅游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旅游正逐渐在各高校中兴起,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大学生消费能力低以及部分旅行社的不适当操作,造成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缓慢。M能量十分看好这片处女地,加深与各地旅游企业相互沟通和协商,积极开发高校旅游市场。总结出一下几点:

     高校旅游市场的可行性
(1)大学生人数多,基数大
自1999年教育制度改革以来,全国各高校连年扩招,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庞大的大学生消费市场已逐渐成为旅行社必争的重要阵地,前景看好。就河南理工大学来讲,新老校区以及煤校等每年在校生近4万人,根据节间学生自发组织出游的情况来看,其中蕴含着极大的商机。

(2)大学生旅游愿望强烈
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绪活跃,好奇心强,对旅游怀有极大的兴致。而且大学生的在校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三点一线,这种狭窄的活动空间使学习生活变得单调、枯燥。而旅游在获得享受的同时,也可消除学习所带来的各种紧张和压力。因此,他们有强烈的外出旅游愿望。据一项大学生出游情况调查显示,“当问及是否愿意出去旅游时,有51.6%的被访者回答愿意,45.2%的被访者回答正在考虑中,只有3.2%的被访者明确表示不愿意,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旅游持有非常肯定的态度,出游愿望强烈”。旅游已是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

(3)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多
大学生除了有法定的节假日外,还有传统的寒暑假,大约有172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7%;此外,教育部门还为大学生提供许多社会实践和自我学习时间。因此,大学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旅游,并且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

(4)大学生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多
以往,由于大学生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旅行社可获经济效益较低,造成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受重视。现今,由于家庭的经济支持增加、参加勤工俭学、各种奖学金支持等原因,大学生经济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大学生已经初具出游的经济条件。
     可见,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是完全可行的。我们只要根据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采取合理的开发策略,必将会形成“井喷式”的大学生旅游热潮,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必定被激发,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

     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
(1)讲究经济,相对更加重视旅游经历
大学生目前大多仍为消费者,可用于个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不多,属于非强势消费群体,因而对价格较为敏感,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要求不高,讲究经济实惠,特别是吃、住方面只要得到基本满足即可。此外,大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旅游中的各种经历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事,因而他们更加重视旅游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2)旅游目的以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
由于在校大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他们的出游多以短期到邻近地区为主。《中国旅游报》对北京高校的专项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出游天数多以2~4天为主,比例总和占74.7%。因大学生生活经历少,对学校和家庭以外的事物新奇,他们旅游时多选择与日常生活反差较大的自然风景类的旅游目的地。

(3)出游方式多以自组群体为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外出旅游多不愿受限于现行的旅行社线路和组团安排。因而一到假期,高校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寻“伴”旅游启事。然而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自组旅游,参团出游的大学生却是寥寥无几。有关调查也证实,大学生出行外地喜欢结伴而行,在人数组合上以2-7人居多,达到74%,其性别构成上是两性搭配占绝大多数。

(4)大学生从众心理显著,信息传递迅速
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

     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1)旅行社的推广方式不被大学生接受,缺少主动性
许多中小旅行社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和相应的营销网络。绝大多数的旅行社都是一个工作人员负责多项工作,在这种情况卜,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为大学生设计旅游路线。旅行社向大学生推出的旅游路线没有体现出大学生的特色。因此,导致了大学生旅游仍处于停滞阶段。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市场研究、分析等工作。前期投入大,增加了旅行社的风险。加之难以设计出有吸引力的线路,利润又太薄,因此旅行社对这一领域的开拓热情不高。

(2)大学生不愿跟旅行社的团队走
大学生不愿跟旅行社的团队走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两个:价格高和线路不符合其要求。他们追求自由,张扬个性,不满足于一般的旅游景点,更喜欢去一些带有探险性质的“超常规”景点,旅行社普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同时,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普遍较低也成了制约的因素。所以相对于他们认为不自由、花钱多的随团旅行来说,似乎更喜欢自己组织旅游。   

(3)小旅行社在校园存在非法操作,造成负面影响
小旅行社存在非法操作。与正规旅行社忽视大学生市场相反,一些小旅行社瞄准了不被看好的这块“蛋糕”,开始攻占学生旅游市场。但是黄金周期间校园里张贴的旅游信息中有不少虚假广告,吸引学生上当的同时,严重扰乱了市场。据了解,这些小旅行社推出的超低报价吸引了不少学生,有的是交通和食宿上极为精简,确实能省出一部分钱来,但有很多是旅游过程中一些费用要学生再次支付,总的算下来并不便宜。这些不规范的操作使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利益都得不到保障。这在大学生中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旅行社的信任度下降。

(4)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原因
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表现为认识上出现误区,对大学生旅游市场重视不够,宣传促销不足。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是一个低消费群体,相关职能部门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大学生旅游市场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出于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的考虑,政府部门对学生旅游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不主张学生出游,这一方面压抑了学生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使旅行社不能放手大胆地去做学生旅游市场。学生旅游市场没有得到重视和鼓励,缺乏一个宽松的发育环境,使学生旅游市场陷入发展的不良循环。另外,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对大学生出游缺乏必要的引导,学生出游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结语
     未来,高校等的准社会群体将会给我国的旅游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M能量也将积极参与高校等的准社会群体旅游发展,建设和完善。

出处:M能量高校传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