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
金融创新源于本世纪60年代,作为一次搏击全球的金融改革浪潮,给各国金融和世界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这股强大的动力同时也是剧烈的震荡,给各国ZF的宏观调控提出新的课题。而
货币政策一直是经济政策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不可避免的收到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的Xingang Wang, Shangzhi Yue两位学者发表了一篇关于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方面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发表在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
iBusiness》(商业资讯) 2013年11月刊上(
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分析了金融创新工具对于金融体系风险转化的作用,对财政决算、宏观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其在何种程度上发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文章研究了货币总量的重要性,为金融创新和广义货币供应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金融创新有助于提升市场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更是对于消除通货膨胀有着积极作用。
创新概念是由熊彼特(Schumpeter 1912 《经济发展理论》)提出的,当时指新的产品的生产、新技术或新的生产方法的应用、新的市场开辟、原材料新供应来源的发现和掌握、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实行等。金融创新正是循着这一思路提出的。金融创新背后的根本经济力量是竞争,它通常导致了执行金融功能的方式的改进。金融创新的含义,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解释。有关金融创新的定义,大多是根据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的观点衍生而来。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Theory of Econoforc DeveloPment)中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企业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我国中央银行成立以来一直是身兼二任,既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又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者,两者往往顾此失彼,也有一定的内在冲突。各专业性金融监管机构建立以后,使金融监管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一方面使中央银行可以专司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职能,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效能.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使各专业性金融监管机构通过自身建设。加深、做细具体领域的金融监管,使监管更加到位,更有效力。
中国正在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和创新,处于情绪周期的上行阶段。小编拥护改革。在金融创新的大潮来临之际,编译此文的目的,是沿袭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方面的创新,避免重蹈金融创新产生、金融机构滥用、投资者短视和监管滞后的覆辙。上世纪一位伟大的投资家说,最昂贵的四个英文单词是“此次不同”(
This time is different)。历史总是在重复,应该也包括此次。
本文版权属于科研出版社(
http://www.scirp.org/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