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中 发表于 2014-1-6 11:58
资本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的重新认识
资本主义是一种制度模式的统称,其内涵包括政治上实行法治和民主代议制,经济上实行产权私有的市场经济,观念上则以自由主义为代表。上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战胜了企图取而代之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进一步在全球推广,但至今没有完成资本主义对地球人的统一,而且,资本主义扩张和成长过程中,依然面临种种危机,并非像某些自由主义学者认为那样成为历史的完成形态,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资本主义社会本身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社会形态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变迁,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变迁,股份制越来越多地取代私有制,但资本主义的市场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并没有大的改变,换句话说,资本主义自发演绎产生的变化还没有达到对资本主义本身的革命性突破,还不足以用新的社会模式来重新命名。而敏感的社会观察者则已经可以看到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模式的一些雏形与萌芽,资本主义没有为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的暴力革命所摧毁,但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为自身的蝶变做好了准备。
资本主义代表的社会制度模式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工业化生产
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生成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工具发明、技术设计和工业组织进行规模生产。同传统农业生产不同,工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日益削弱,科学技术、人的聪明才智日益成为主导性力量,从而是超越了暴力属性的理性化活动。而在这之前,由于社会财富主要来自于自然资源(土地、矿物、太阳能、动植物自动合成食品原料的生理功能以及人的体力),谁占有了那些关键的自然资源,谁就拥有了财富或者财富的源泉,而这些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掠夺、瓜分以及对既得利益的守护成了该时期社会规则的核心内容,由此形成的基本历史结构就是“战争——等级制度”的循环。也只有当人类的财富来源不再建立在简单的自然资源之上,人类才告别“战争——等级制度”模式的历史循环。
导致这一变革的核心原因,是技术的积累(包括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财富越来越依赖人智力的创造,依赖于人的自主设计,这种新的财富生成方式引导社会关系从野蛮的暴力决定转向市场决定,暴力和暴力保护的等级秩序由和平契约、平等交易的市场秩序、法治所取代。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就是从暴力走向契约合作、从等级森严和封闭保守走向平等开放和自由。
由于《资本论》的巨大历史影响,人们对资本主义起源的印象往往被血腥的原始积累所淹没。其实,在封建时代,封建君王为了土地经常大肆征伐,充满血腥的杀戮与掠夺。早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掠夺不过是历史上的资源掠夺的一种延续而已。而资本主义社会本身不是掠夺的产物,掠夺不过加快了它的发展进程而已。马克思所谓的原始积累确实存在,但不是必然的前提,比如后发资本主义国家已不可能通过殖民掠夺积累财富,只要在市场制度之下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工业生产,完成政治民主化,就可以顺利地走向富裕文明的现代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化建立在三个基础上。第一,农业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的粮食等农业产品更为丰富,足够支撑非农业的生活群体,足够养活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同时,农业人口具有超出自给自足的剩余购买力。第二,手工业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产生了一些专业的手工业,他们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于是,一些人通过市场获得一些工具与食品,而不是自己去生产加工。这两点是资本主义诞生的内生原因。掠夺,不过是扩展了商业活动资源来源,增加了社会的购买力,从而加快了需求和供给的增长。第三,市场竞争为工业化提供了持续的发展动力。
工业生产的核心价值在于生产对象的开放性和对理性力量的依靠,工业生产的高度分工、标准化、规模化,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效率提高、社会财富膨胀。依靠科学和技术,依靠由科技凝结而成的机器设备,依靠人的技术和智能,由此形成社会财富的和平、理性的来源,并成为社会和平民主的必要而坚实的基础。
2.市场制度
市场是拥有产权的交易主体进行交易的公共场所。所谓交易,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具有自主决定权的主体之间的财物与资源(包括信息和各种效用)的交换。交易的前提是交易者具有自主决定权,拥有财物处置权。
市场是开放的,市场规则对所有人起作用,也就是“市场面前人人平等”。交易双方的筹码就是货币和货物,至于交易者身上的贵族和权力的烙印(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外界的信用评价,在信息不对称的交易场合就会发挥作用),在理想的市场中都不再影响交易。
市场交易是一种两厢情愿的公平契约,从产品交易到经济活动中的契约式的合作,如工人同企业主的合作,都是公平自愿的市场行为。
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关系是一种双方自愿的交易,双方都没有使用强迫的手段。马克思认为这种交易是不公平的,他的理由是,在社会竞争中最终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