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投资与财富管理编辑 冯涛 2014-01-03 (
www.ftchinese.com)
2014年首个交易日,投资者憧憬的“开门红”并未如期而至。全球主要股市首秀纷纷遇冷,但原因各有不同。因过去一年股市涨幅可观,投资者获利了结,导致欧美股市新年首日收跌;而中国股市则是受到来自宏观经济面以及资金面的压力。不少投资者期盼今年新兴市场能够追上发达市场上涨脚步,但实际上2014年全球金融市场或将延续去年格局。
发达市场仍会被投资者看好。尽管美联储启动退市,但并非缩紧银根,而是逐步小幅缩减购债规模,预示年内印钞仍在延续;同时欧日两国央行加码放水,令其企业继续享受超低融资成本。其实投资者看好的仍是远未结束的资金盛宴。
美联储缩减购债开始收回史上最宽松政策,但其迈向正常化的道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层面扩大以及通胀升温,资金会持续由新兴国家回流美国。从这点看,发达国家短期印钞机不停,长期经济率先复苏,这些都是支撑其股市走高的重要因素。
最新公布的欧元区Markit制造业12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确认为52.7,创下31个月最高位。但法国12月制造业活动萎缩速度为七个月来最快,下降至47.0。这显示欧洲经济复苏势头赢弱,其今年的经济增长或仍维持低位。考虑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令经济显现复苏苗头,今年欧洲央行或将继续效仿并加码,低成本资金涌现将继续助推股市。
但相比于继续看好欧美等发达股市,投资者对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的态度略显谨慎,原因在于它们承受自身经济结构调整阵痛的同时,还必须承受资金流减少而引发的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显然,新兴市场成长率出现总体下滑趋势。如巴西、印度、印尼等国家,由于其经济结构缺陷多、竞争力不足,受到的冲击最大,巴西、印度等国家已经利用升息来应付货币贬值及通胀问题。中国、香港、韩国等经济基调不俗的新兴市场,也难逃资金撤出的压力。
以中国为例,投资者对新年行情寄予一定希望,但因受制于宏观经济面、资金面、外部不确定性,以及投资者忧心推进改革的艰难,这些都造成近阶段中国股市的低迷。
本周公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标--12月官方制造业PMI较上月出现回落,半年来首度回落。尽管不排除季节性因素,但是无论是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还是从业人员指数较前月急跌近1%,都预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不容忽视。
新一年,中国ZF强调改革创新,但资金利率高企和经济结构转型成为束缚股市上涨的主要因素。一方面,中国央行坚持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信贷投放速度较去年会放缓,抑制地方债问题迫在眉睫,这些都决定过往主要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面临较大的放缓压力;另一方面,在资金整体偏紧的背景下,IPO重启,无疑加大市场资金面压力。众多研究机构对今年中国股市IPO融资规模预期值在2000~3000亿元,且定向增发等再融资规模也不会小于去年,数据统计,去年前十个月,A股公司再融资规模超过5000亿元。此外,美联储逐步退市,加大资金撤出的压力。
在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市场持续自我完善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于2014年股市走势给予较高预期,但参与结构性机会的同时,投资者也应该考虑往何处避险。尽管中国ZF提出“经济增长下限论”,必要时会出台稳增长措施,但是面对美联储退市、力推改革引发的阵痛以及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基调等诸多不利影响,决策层关键是要尽快提升中国经济质量和股市吸引力,令投资者有信心,这才是未来中国股市的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