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2135 3
2014-01-07
  曾几何时,报表左上角的小斜线早已成为判别报表制作能力的标准之一,以小斜线为代表的,则是各种格式古怪,但数据却未必复杂的所谓中国式报表。在繁杂纷呈的中国特色之下,成熟的报表软件纷纷落马,几十种国产报表工具陆续从小作坊中出现,其成功者已经大行其道,直至今天仍然有人打算陆续炮制,增加这个数量。我一直在想,报表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是哪些勾勒的线线框框,还是需要呈现的数据?  放在信息系统之中,却被复杂表样框死的报表,与纸质的报表相比到底有什么更大的用途?难道仅仅是省纸,并且归档之后易查找、不易丢失?框死的表样是否断绝了以报表信息化转换作为起点,陆续挖掘信息化给报表应用带来的其它价值?当然,我们一般说,这不是用户所要的,用户需要的只是出几张报表。
  近期因为项目原因,需要了解合并报表,就了解了相关会计准则,也看了看各种合并报表软件,可惜可供深入了解合并报表软件的资料极少。但从论坛、顾问等途径,却看到了许多自己不认可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表并和帐并的问题。有人认为Hyperion、SAP等以往来帐套辅助的帐套合并方式,不满足合并报表的制作——会计准则规定了合并报表是从个别报表出发,而不是从帐套。我则认为,既然从个别报表经过抵消调整可以完成合并,为什么他们要采取帐并得方式?显然,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产生那四张报表及一堆附注。再看看会计准则,字面上讲的是个别报表、合并报表等,而实质上则是为了消除内部交易等对集团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的影响。我不懂财会,但我想在帐务的层面处理好往来与合并,出几张合并报表和些许附注应该不困难吧。果真如此的话,我们是否应该想想合并之后,帐并/表并的方式分别给集团带来什么额外的价值。当然,我们仍然会说,这不是用户所要的,用户需要的只是出几张合并财务报表。
  再回头看看自己这么多年所从事的商业智能域,如果您有心但却没有太多时间的话,我建议您只去SAP/BO实验室看看,看看人家在鼓捣些什么。而我们所做的呢,则不外乎是仓库、查询、报表、门户等等吧,最多再加上“新”舶来品KPI、DashBoard、ScoreCard等,鹦鹉学舌、老旧肤浅;我们有些人甚至倡导商业智能就是他们的报表系统。而对于巨头们陆续提倡的搜索集成、分析型主数据管理、协同决策、业务分析等,我们冷静的认为这些只是他们的又一次忽悠。我们还是会说,这不是用户所要的,用户需要的只是堆砌在Web里的表格和图形。
  我们这样做,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谋求自己业务的生存空间;自己捡的总是别人的剩饭,忽悠不来新东西;国内管理信息化参差不齐,土问题还需土办法。至于更深层的原因及评判,我没资格多说,感兴趣的话可以揣摩一下这篇文章《商业智能:中外差距到底有多大?》(麦炳),除去某些字面的细节外,其中的观点我很是赞成,比如管理思想的差异,比如我们只是结果导向,而不重视过程改进和绩效优化等。
更多内容,请加入我们的绿色BI社区http://www.powerbibbs.com,与我们共同学习进步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0 14:20:06
在中国BI市场,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混沌的状态。摸石头过河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0 16:23:42
jiyongjie 发表于 2014-1-10 14:20
在中国BI市场,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混沌的状态。摸石头过河吧
目前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低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3 01:53:00
理念先行,而后有实际举动,只要人才跟得上,老板信得过,厚积薄发的创新机会是有的。
但目前市场运行并非起决定作用,尽管十二五强调了决定作用,但ZF思路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以补贴和拍脑袋、拉关系为潜操作的市场主体和管理机制,需要时间来梳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