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MBA专版
9529 8
2014-01-08

MBA就业情况如何?一直是MBA考友最关注的问题。很多朋友考MBA是为了谋取更高的职位,也有朋友认为,考上MBA就可以获取一份好的工作。很多业界评论,MBA应该是作为管理领导最基本的一个基础,是一块“敲门砖”而已,必须先有基础,再加上个人奋斗经历,才能在职位上有所突破,高职位并不是想象中的唾手可得的。

◆ 国内MBA就业与薪资情况

四成MBA只求保住旧薪 09中国MBA就业调查

2009年MBA毕业生调查显示:         

1、43%的对自己的期待薪酬在10万~20万人民币这个区间

        230%MBA则选择了20万~30万人民币这个范围

        3、不到3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期待薪酬超过30万。

  该结果不难发现2009年应届MBA毕业生对自己的薪酬预期显得比较“务实”——因为早在2005年长江商学院的就业报告就显示其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22.7万元,增幅为2004年的135%;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5年就业报告则显示:“111MBA2003级的学员中,96%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三个月内找到工作,年收入平均值25.6406万元。”

  《福布斯》中文版曾针对全国45所在2001年有毕业生的商学院进行了调查,得到“2001年全日制MBA毕业生平均年薪13.7万元”,还有几个数字则来自中华英才网的调查,“2005年中国MBA学员平均年薪为10.8万元,2006年为10.2万元,2007上半年情况则是平均薪酬为16.6万元。”

  从这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基本上MBA的平均薪酬游走在10万到20万之间,且除了2007年上半年以外,跟此前年份相比反而有不同程度的“跌幅”。这从一方面可以看出这几年MBA就业初期的薪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趋于理性,浮动范围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另外也许因为经济危机的缘故,MBA不再谋求自己的薪酬涨幅要“与前一年相比增长多少个百分比”。从调查结果来看,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只需要达到之前水平就符合预期了。

七成MBA认为找工作难 招聘重心更倾向本科

  花了大钱攻读MBA,结果却大出意外。某杂志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千名应届MBA受访者中,逾七成认为“工作难找”,逾三成人坦言薪酬“相比入学前几乎没增长”,8%的人甚至“下降了”。信息时报记者走访发现,多数企业慎选MBA人才,“招聘重心更倾向于本科生、研究生。”

  调查显示,74%MBA毕业生认为今年找工作“难”,其中25%更认为“很难”。超过4成受访者认为“理想企业和岗位比往年少”,认为不难的不到3成。总体来看,2009MBA薪酬有非常明显的“缩水”:29%MBA应届生薪酬相比入学前几乎没增长,8%的人甚至下降了。在期望薪酬方面,43%MBA期待年薪为10~20万元,与往年平均20万以上相比更加理性,更多MBA不再谋求“比前一年增长多少个百分点”。

  多数企业对MBA毕业生的需求量并不大,招聘人数多集中在个位数。联想曾明确表示,尽管每年都会拿北大、清华、中欧这些学校的就业手册来看,但这几年联想几乎没有招聘过MBA应届生。“当然,对于具备MBA背景的经验人才,如与岗位相契合,还是会考虑。”

金融危机下MBA就业难度大增 镀金效应大减

  人们都说经济萧条的时候,应该去商学院读MBA。但是,在经济危机下毕业的MBA就业情况又如何呢?就业职位和薪酬是否都打折了呢?就业的行业是否较往年发生了明显变化呢?

  遭遇金融危机的2009届毕业生在金融、咨询方面的应聘岗位少了大约六成,而且薪酬也打了五折甚至更多。本来老师和同学都相当不看好金融领域的就业,中大岭南学院副院长张艳梅却从统计数据中看出了惊喜,金融行业仍然吸纳了20%MBA就业。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金融行业的岗位不是来自洋行,而是来自本土金融机构,比如中金公司、工商银行、深发展、第一上海投资、易方达基金、平安信托等。

  咨询也是传统吸纳MBA的就业大户。2009年的中大岭院和华工工商管理学院的MBA毕业生都不看好,不过,中大管院的毕业生却认为金融危机为咨询行业发展提供了机会,当企业在经济危机中遭遇产业瓶颈、管理瓶颈时,更会想到借助外脑。

薪资定度和MBA关系不大?是什么决定MBA薪资

MBA还是进口的好----职业经理人Winnie

  在MBA热潮之前,我已经在美国修完了MBA课程。一般来说在美国读个货真价实的MBA,回来几十万的底薪肯定是有的。而现在很多年轻的MBA来应聘工作,尤其是国内的MBA毕业生,工资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下降。

就拿我们公司为例,除了北大、清华、财大等老牌学校之外,其他院校的MBA拿到的工资基本限定在每月5000元左右,跟毕业生的心理定位有较大的落差。

水货MBA不如不读----项目经理Cain

  刚毕业的时候,因为工作并不尽如人意,我就跟随潮流,读了一把MBA。因为自己功底一般,所以最终只能选择国内的一所普通大学开设的MBA课程。众所周知MBA的前期投入是比较巨大的,这就导致了我们这群在读生对毕业后的收入有较高的期望值。比如我那时候期望自己毕业之后一个月能有1万,但实际上等我去找工作了才知道现在的MBA实在是多如牛毛。我本来一心想应聘那些世界500强的管理职位,但在接连的打击之下,只能草草签了一家私营企业,月入八千不到。这和我读书之前所设想的“咸鱼翻身”有很大差距,要是我在之前的单位好好做,现在也是月入八千了,还不用花费这么昂贵的成本。

MBA是把双刃剑----私企经理Tommy

  怀揣着对于高级管理的美好理想,我在工作了6年之后毅然决定辞职,去进修个MBA再奋战江湖。经过了头悬梁锥刺骨的拼搏时期,我终于考上了国内一所还比较知名的学校进行学习。那时候我绝对是属于壮志雄心的主儿,整天想着毕业之后非高管不做。可是毕业后的现实无情的打击了我,去找工作不是经验不够,就是学校牌子不够响亮。

◆ 国外MBA就业与薪资情况

2009国外商学院MBA就业现状         

  尽管2009失业率在美国达到了15年来的最高点,数据显示在职的美国人也并没有减少跳槽的活动。这无形中更增加了本年MBA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尽管美国Top20MBA们经历些周折还是可以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但2009年国外MBA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存在不小比例的毕业生目前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GMAC(美国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委员会)2009MBA的就业情况做了一份调查。在询问了52182009MBA毕业生后,GMAC对收集的数据做出了相对客观的分析,同时也对比了2007年、2008年的就业数据。

  2009年度的经济形势确实不容乐观,MBA毕业生不论是两年制、一年制全职或是兼职的以及EMBA毕业生都开足了马力厮杀于"找工作"的沙场。

  3月份的《HRMagazine》评论道:尽管2009失业率在美国达到了15年来的最高点,数据显示在职的美国人也并没有减少跳槽的活动。这无形中更增加了本年MBA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在过去的三年中,两年制全职MBA毕业生和EMBA毕业生仍然积极寻找工作,这一点倒是一成未变。其他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较往年也算保持得不错,没什么太大起伏。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制MBA毕业生在就业战中较2008年表现出了低迷的士气,这一点也许是一年制MBA没有机会实习带来的弊端(实习机会是国外MBA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在职MBA的毕业生也不再像2007年和2008年一样是各大猎头公司的宠儿和摇钱树。

  2009年,MBA总体就业形势走低

  在这样的就业大环境下,81%的一年制和79%的兼职MBA毕业生并没有大胆地寻找新工作,而是更保守地选择留在了原雇佣单位,或者有胆识者选择了成立自己的公司。剩余的毕业生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推迟找工作甚至推迟毕业(这一点在持有F1签证的毕业生中出现的不少),而这部分毕业生中51%计划邻近毕业时再做找工作的尝试,11%根据原单位合同回到原工作岗位,8%仍然坚守在之前的实习单位。"表一"清晰地显示出了全职、兼职MBA和其他专业硕士在过去3年中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变化,让人庆幸的是至少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年制和一年制全职MBA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还是显示了大大的优势,这确实多少维护了MBA的面子。当然宏观的看,2009年的就业形势总体还是走低的,这个大趋势还是注定的了。

  MBA就业,"外来的和尚"难念经

  MBA专业是乐于强调在读学生的多元化的,所以在不论北美,欧洲还是亚洲的商学院中一半数量的学生都是国际学生。不幸的是MBA的就业好像不太信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个原则--在欧洲,本土MBA的就业率为53%,高于外来户7个百分点;在加拿大则高于"外来的和尚"5个百分点。数据明显地告诉我们在就业问题上本土的学生还是更有优势,好在这种"歧视"表现的并不剧烈,几大洲的MBA的本土和国际学生的就业状况差别甚小。

  金融行业仍是MBA的从业重点

  MBA毕业生的两大就业领域一个是咨询行业,一个是金融行业。实际上往往也只有这两个行业的收入才能让通过担保贷款读书的穷学生们还得起高额的学费贷款,也同时也才配得上MBA这个职场金字招牌。所以在表三中能明显的看到金融财务行业和咨询行业的从业人数还是一如既往的多。并且具有MBA学历的毕业生也要比其他专业的硕士在竞争这两个领域的工作有一定优势。不过对于2009年惨淡的金融市场和咨询市场,他们确实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于是以往不太被MBA毕业生瞧得上的产品/服务业也成了大家的另一个青睐的领域。这个选择多少还是无奈之举吧,大家都紧衣缩食的时候有口饭吃就还是不挑剔了,留得青山在,待到春暖花开时。

  6大行业2009薪资标准低于2008

  薪资水平还是评价MBA的最根本标准,从表四可以看到2008其实是一个好收成年。咨询行业2009年的薪酬幅度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8个百分点;会计、金融的薪酬幅度则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要数制造业,高达14个百分点。2008年的"丰饶"可能得益于严重的金融危机直到2008年下半年才全面爆发,而2008年的毕业生们早在2007年底、2008年初就基本都和就业单位签订了合同,有人可能早已拿着signingbonus(签约奖金)连睡觉都会笑了,相比2009的毕业生还在为获得一个offer努力投简历,准备面试确实幸福太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8 23:57:43
有屁用?不一样忽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8 23:58:27
研究报告都是草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9 00:05:00
rainbow19720731 发表于 2014-1-8 23:58
研究报告都是草纸
不敢苟同,没有研究报告怎么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怎样解决效率更高?举例来说,销售需要市场研究报告,投行需要行业研究报告,都是核心环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9 00:06:06
yuanlinruc 发表于 2014-1-9 00:05
不敢苟同,没有研究报告怎么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怎样解决效率更高?举例来说,销售需要市场研究报告,投行 ...
一切研究报告都是为买卖行为服务的,没弄明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9 00:07:09
我是看得一清二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