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846 0
2014-01-15
上年我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都有大幅度的增长趋势,桂林理工大学(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Jian Su, Guangming Deng两位学者就近年来我朝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走势作出分析,其研究结果发表在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Applied Mathematics》(应用数学)2013年11月刊上(点击阅读

     收入水平决定消费级别,那么近来仍是一路飞奔的物价与**统计局永远”大幅增长”的人均收入数据之间的不和谐,已然是人们日常物质生活中的既成事实了。ZF在相关方面不乏应对策略,主要集中在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完善保险制度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表示“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作为农业大国的老生常谈,城市化发展与之的不兼容特性仍然导致城乡收入的较大差距:自1990年以来,这个差距经历了一个膨胀收缩而后扩张的过程;在2009年,此类差距呈现的城乡平均所得占比为3.3:1,不可谓不大,要知道发达国家这一数字是1.5,发展中国家平均在两倍左右。如此大的悬殊意味着这种不平衡的经济结构可能威胁到社会问题——在一个房价和油价不断飙升的时代,经济的发展,那些无意义的数字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数据显示,至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突破2568元人民币每月,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一项调查,排除贫困地区,只计算工资收入(不计个体和自由职业者)的情况下,72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月收入是1480美元,相当于9327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涉及到四种收入所得: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收入和转移收入。显然,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这方面则更为惨淡,仅仅580元人民币每月,只相当于世界水平平均值八年前的水平,严重拖了国家统计数据的后腿。

      小编有话说:子曾经曰过;“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曾想竟然与两千年后的“贵国(东东贵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不谋而合。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但是其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的平均,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总而言之,农民增收问题是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但近几年并非呈加速度扩大趋势,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近年来国家经济布局调整和国家产业政策战略性调整的成效,国家除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产业支持力度外,还应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下工夫。
本文版权属于科研出版社(http://www.scirp.org/ ),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