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408 2
2008-01-29

新近,广州的制造业企业出现了不少的波折。由于珠江三角洲对外来工的权益保护工作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产业工人流向出现了向长三角倾斜的趋势。于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力供不应求,造成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而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也令到那些未实现转型的制造业企业利润率下降。据笔者调查,成衣制造业利润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有的小加工厂更为凄惨。
    那么,广州的制造业到底怎么办?在此,我要声明,本人之调查了解的制造业主要针对的是中小企业。对这些企业的调查显示,我发现这些民营企业大多数依然是“典型的家族企业”,我发现这些企业存在下面是这些弊端。
    一、领袖问题。
    对于领袖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讲:
    1、领袖老矣,接班滞后。这些企业的第一代领袖们的年龄大多步入了60关口,而下一代领袖没有培养好,缺乏领袖。第一代的领袖们纷纷步入老年,其精力已经步入往前,所以企业的发展也呈现保守、守旧,缺乏创新,停滞不前。
    2、思想守旧,固步自封。毫无疑问,这是制约广州民营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因素。我甚至认为,这是今天广东经济增长落后于江苏、浙江的最主要因素。在我对几个企业的老总的接触了解看出,这些第一代企业家目前已经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生产厂房、设备和销售零售体系,但是其经营思维却依然停留在“批发商”心态。有一个服装企业几年前做SPA(自有商标服饰专卖零售),可是却不断以“批发商”的方式进行经营。几年来,一直没有对SPA之路作出实质性的进展。现在甚至还想回到过去重新做批发业务。我们已经普遍认同,广东在1984年后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长期的“短缺经济”后,政策突然放开所呈现的“经济后发正常爆增”。在这个时期,属于“卖方市场”,只要你有商品就可以卖个好价钱,也就能在那个时代一夜暴富。而时至今日,我国成为了世界制造业中心,商品已经是极大地丰富,“有效需求”基本上得到满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我们的实业家们还停留在批发商心态,而不寻求在经营上的创新,毫无疑问是要被淘汰的。与广东的企业家交谈,不难发现:广东的企业家相当“实在”,从不讲空话。但是,如果把“实在”看作是“务实”的话,我倒是不同意。因为,广东的企业家似乎曲解了“务实”的真谛,“务实”应该包括两个含义:实在和科学。脱离了实在或者脱离了科学,都不能称之为“务实”。我们举个例子说:我们还是举成衣制造企业的例子。一个服装企业的老总,他和客商谈好了合约。如果,这个服装企业老总把一些成衣的布料用低档的国产品替代高档的进口品。他可以很“实在”地赚取了比较高额的利润。我们可以说他“实在”,但是他却丧失了信誉品牌。这就是典型的批发商心态,也不科学。如果,他注重质量,注重推广品牌,那他就是比较“务实”的。
   我们广东的一些企业家,往往因为被“假务实”遮掩住了其高瞻远瞩的目光。我们广东的企业家往往不愿意“站得高,看得远。”他们认为“站得高,可以看得远,可是往往看得不清楚”。这实际上就陷入了一种“经验主义”的思维,从而抹煞了“科学主义”的思维。
    所以,汪洋书记一到广东就要求广东“解放思想”,我觉得提得相当好。我想,广东人民是时候补习“务虚”的能力了。
    二、环境与文明
    笔者去过几个城市,南京、重庆、广州。三个城市,广州的“排外情绪”最为严重。南京是“博爱之都”,重庆也以“开放包容”著称,而广州却似乎在农民工权益保护、尊重外来人员方面一直做得相对落后。广州话中对外省人都称呼为“捞”,其带有强烈的嘲讽色彩。在这座城市,外来民工、外来人才、外来知识分子都感觉到一种被排在外。而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最敏感的名词是“户口”。笔者在南京曾经见到一个广州人,她得知笔者的一位朋友在广州生活多年,马上问:“你是广州人?你有广州户口么?”这也许是个例,却折射出了一个问题。这座城市的“文明”还欠提高。文明不是说就是不随地吐痰,还包括尊重、包容。
   此外,在广州的企业界,对工人的剥削一直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也不少,外来工的权益保护工作一直不尽如人意。
   于是,广东珠三角出现过“民工荒”。而在这个问题上,长三角恰恰和珠三角成了鲜明对比。长三角,在外来工的权益保护、社会包容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出色。所以,我们发现长三角一直以来劳动力充足,而广东却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三、人才培养
   在广州的许多中小企业,都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不喜欢招录高学历的人才。
   高学历人才,是创新的人才,在后来的发展中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贡献。
   许多中小企业中,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占不到2%,管理层中不到10%。
   而且,这些企业没有建立“储备干部”制度。即使招录大学生,往往一招就委以要职,而他们既不了解企业文化,也不了解实务,所以人才还是放错了位置。
    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没有相应的培训机制,不注重人力资源培训。不少企业依然有这样的心态:培养了人才,她或者他走了怎么办?企业往往有这样的错觉:认为员工走了是因为其翅膀硬了,而没有考虑到员工走了与自己的经营有问题。我们的企业家应当这样反省,员工走了,肯定是自己没有为员工的发展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平台。
  
 四、封闭,不愿意开放。
   在我调查的中小企业,都是1人独资有限公司。一个企业,如果一直是独资,就失去了活力,封闭的湖水永远不会流动,封闭的企业也永远不会有活力。我们的实业家应该有更为开放的思维。努力引入合作伙伴,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并且在自己能力不足,这种不足或因为老矣,或因为个人能力有限的时候,就应该急流勇退,借鉴西方的“经理人制度”。让职业经理人产业发展起来吧。
 那么,广州的制造业企业怎么办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广州的制造业企业家应该注意的:
   一、解放思想。真正理解“科学管理”的真谛。科学管理就应该是人们应该以一种“科学”的思维去思考、管理。
   二、建立企业的“智囊团”。建立智库,为自己出谋划策、分析市场、做政策研究。
   三、要注意以现代的方式经营。笔者也曾经思考过“产融结合”在我国到底行不行的通。郎咸平、梁小民等经济学者都认为走不通。但是,我觉得不对。近年来研究国美、苏宁、大中等家电零售企业就不难发现,资本运作在现代企业经营中至关重要,甚至成为了一种现代的经营方式。
    四、关心员工,不要把员工视为包袱,要把员工视为财富的源泉。今天的企业家一提到自己的员工,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庞大的工资支出”。却不想到员工为自己创造的财富。合理的运用好人力资源,就会为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五、不断学习充电。广州的中小企业家,很少再去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知识。我国应当逐步的把MBA当作为职业教育来发展,而不是学位教育。我们的企业家也应该明白MBA不是一个学位,而是一个职业资格证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2-1 11:05:00
值得深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3 11:29:22
从企业角度看问题,这是最务实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