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7293 37
2005-06-20

华尔街上的投资家们一向是高收入、优越生活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这些令人羡慕的“金领阶层”逐渐开始提早退休。

为什么这些人会在事业的顶峰离开他们的办公桌,而选择了一种比较平常的生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有能力这么做。投资银行家的收入极其丰厚,在科技股狂热期,这种丰厚简直到了有点“无耻”的地步。在这个行业中,年仅23岁,刚刚跨出校门的实习生的薪水就相当于资深护士的两倍。经过10年多打拼,金融城里的银行家或者交易员可以积累“一笔大钱”,在腻烦了大公司尔虞我诈的时候,可以轻松离开。

而且人们总是容易对工作感觉厌烦。金融界的成功往往意味着要有自己的专长。最好的银行家往往是某一领域的行家,他们擅长的领域非常狭窄,但是钻研得很深。所以,他们的工作往往就是让自己的专长精益求精,而不是培养新的业务技能。不可避免地,激情变成了厌倦。

同时,金字塔式的公司结构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乏味感。因为很少有人能够跻身高级管理层行列。大部分人只能充当“执行制作人”。“执行制作人”一词是美国人的一种委婉语,说的是那些接了这个订单又为下个订单发愁的人。手下只有一两个刚毕业的新人,而且还只在晚上10点后才能调遣。

虽然投资银行这一职业经济回报高,但却能慢慢地把个人的全部生活吞噬。

交易大厅里的生活听起来充满刺激,但实际上持续的压力让人精神高度紧张,如同永远无法卸下的重担。还有令人羡慕的飞来飞去的出差工作,但往往会变成这样的情形:你不断打电话到公司,无休无止的安检,还有堵车。因时差而导致的睡眠不足,而且常常还伴有晕机呕吐后的不舒服。

尽管有足够的财力常常拜访营养学家,但在金融界工作的人们很难让自己饮食正常;虽然可以加入最昂贵的健身俱乐部,但他们却不能好好利用那张昂贵的健身会员卡。一位医生说“金融城是健康杀手”。她是对的。那种快节奏、高强度的投资银行的文化氛围是属于年轻人的。一位45岁的女基金经理表示:“我感觉自己是个怪物,这把年纪还在金融城工作”。

渐渐地,人们开始意识到可以对其后半生进行选择。越来越多的金融城昔日的斗士们,过上了更加滋润的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6-20 21:58:00
这样很好啊,到四十岁左右换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多陪伴家人。我们有个老师以前就是光大投行部老总,现在累了回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1 10:31:00
我觉得在投行干比较适合年轻人,需要精力充沛的人,所以四十岁以后可以选择一个稍微轻松的职业了,因为这个时候一定有了不少的积蓄,可以享受一下生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5 09:45:00

四十岁以前拿命换钱,四十岁以后拿钱换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5 11:58:00
好恐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5 12:45:00
就是这样,还是要为之奋斗,还是要考CF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