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6680 32
2014-01-22
难解大迷:为什么北大光华只出一位厉大师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此论不假。世上很多事情的确值得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此增长自己的认知力,学问也许也从此中来。而不谙人情世故,作文至多算无病呻吟。例子俯拾可得。李后主有“感时花溅泪,恨时鸟惊心。”的不朽诗句。显然是在国破,身为囚之后感悟而来。据说明朝王阳明曾为格物致知,专拿竹子试验,结果不但格不出一个所以然,反而格出一场大病。后来被贬到贵州当时荒芜之地龙场,反而因祸得福,悟出了致良知的致圣之道,最终成就了一代心学大师。实际上,王阳明之所以能悟道,原因在于他感悟出自己人生际遇的不幸、当时时局糜烂、完全在于武宗缺失良知。可见,洞明世事的确能增长学问。

以上我们说得这么多,似乎与主题没有多大的关涉,其实不然,大有关系。因为笔者也想通过对世事进行思考,从而增长自己的认知力,即使无缘于悟道、成为伟人。说实在的,对这一大迷笔者已经思考了一段时间了,原来打算秘而不宣,独自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不幸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心中不耐烦起来了,不得不公诸于世,就教于各位大方。这就是笔者做这篇文章的原因了。当然要向别人请教,先得说说自己对这一大迷的想法,思考的结果,即我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程度;这样才能使有识之士更容易发现我不得其解的原因所在。下文我先说说自己关于这一大迷的一些不成熟的猜测。

众所周知,人才总是群生的。世上任何一个学派,总会人才辈出。不竟独木不成林,一花独放不成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立得更高、看得更远。所以每一种理论总是越来越深刻、越精确。后学总胜前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拿我国的法家来说吧。这一学派的思想可以追源于管仲等等,甚至源于《老子》,但最大集成者是韩非。也许有人说,韩非、管仲、老子是不同时代的人呀,甚至相隔甚远。这是事实。因为在古代学问传承不畅,和现在大实不相同。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学派都在不长时间内形成,同时期便涌现出大批杰出人物。比如西方宏观经济学,虽然起源于凯恩斯的学术思想,但经过同时期的学者深化完善而建立起来的。因此,北大光华仅仅出一位厉大师,而厉大师已值垂暮之年了,而在中年、青年中培养不出更多的大师,实在是一个大迷。令笔者为此好奇心勃发,可惜百思不得其解。

近来在《炎黄春秋》读到一篇文章,是北大前校长丁石孙先生的回忆录,也记述了厉以宁先生的一些往事。这中说,在改革开放之前,厉以宁先生被打入冷宫,属于不能被重用之类。真真人生际遇不常,贵贱无由。改革开放后,厉以宁先生便红运当头了---有人说,厉先生后来爱谈红利的原因正在此,大受赏识,曾被迎进中南海,并在里面住了一段日子。从这一事实,我得到了不少启发,作了一些猜想。即厉以宁先生之所以成为大师,并非纯学术因素,内含很大的时代因素,政治因素。而政治本来就是一位水性杨花的美人,很难守常不变,从一而终。因为世界总在变,时过境迁,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政治问题。比如,当今的中国已经和30多年前不一样了,需要面对和解决不同的矛盾和问题。所以如果不知变易,以老一套讨招徕,不但再成不了大师,就算混日子也不容易了。如果以上这些猜想正确,就能解释这一大迷了,即厉大师之所以成大师由于拥有独特的际遇,而其他学者没有这样的际遇,就必然成不了厉以宁这样的大师。但笔者对这样的结论很不放心,总觉得似是而非。

读过《周易》的读者都知道,其中有一个损卦。之所以称为损卦,因为此卦损下益上,损不足益有余。古人认为这便逆天道而行,所以称之为损卦。众所周知,北大光华,得天独厚,领时代之先,在中国经济类院校中,拥有丰厚的独特的资源,其他院校无法与她相比。而拥有这样巨大的资源,培养不出经邦济世之才,大实不寻常。因此我不得不猜想,也许北大光华正行损道。即为了打造厉以宁大师这个响亮的品牌,把全部的资源都汇聚于此了,以致其他学者分享不到光华的资源。因此再不能出现其他的大师了。似乎这个猜想合情合理,但不知真实性几何?

行文至此,我不由发出奇想。中华先贤都有“不患贫,而患道之不传。”的信念。当然厉先生已经名利双收,不能贫了,不知现在还有什么可担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22 20:59:31
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3 10:33:15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4 17:17:13
有什么奇怪的,历不过是特定环境下造神运动的又一成果而已。中国经济学届不过是一波文章复印机而已。只不过你最先复印出来那么就显得高明点而已。改开30多年来中国经济学界又有多少值得拿来自豪一点的原创性学术创造?又有什么成流派性的发掘?现在一样依然是经济学的小学生。西方经济学派已经完全数量化了,我们又有几个人能拿得出相似性的研究?依然还是经济学入门的那些东西。一会奥地利学派。一会芝加哥学派。依然没有摸到经济学对现实经济现象的脉门。几乎全是戏子。都是卖弄表演为主。纯粹瞎混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4 17:18:16
历不过是老牌复印机罢了。学术造诣难以苟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7 11:04:40
西风起 发表于 2014-1-24 17:17
有什么奇怪的,历不过是特定环境下造神运动的又一成果而已。中国经济学届不过是一波文章复印机而已。只不过 ...
说真话,不说废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