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只创业板股创历史新高 指数已冲至1500点大关  创业板指数昨日早盘再现强势,一度冲至1500点,创出该指数发布以来的新高,并推动更多的创业板股票登上顶峰。
  春节休市期日益临近,相比主板触底反弹的步履维艰,创业板则显得威风八面。截至昨日收盘,创业板指年内上涨13.28%,创业板综、创业板300涨幅均在12%以上。
  自上周三创出1432点历史新高后,创业板指在此后的3个交易日中,每天都将此纪录改写,昨日午后已冲破了1500点整数关口。个股的表现更加精彩纷呈,在月内创出历史新高的全部A股中,近半数都是创业板所贡献。
  81股月内创新高
  统计显示,在剔除今年刚刚上市的新股后,两市共有175只A股在1月份先后创出历史新高,其中创业板股数量为81只,占到46.29%。整体来看,创新高的创业板股年内平均涨幅接近22%,其中上海钢联上涨77.30%排名第一,分列二三位的南通锻压、星辉车模涨幅为68.14%、61.13%,而上述3股也强势跻身同期A股涨幅榜前十名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创业板频频创出新高时,绝对股价也令人瞠目结舌。以总市值加权计算,昨日盘后创业板平均股价达到22.52元,为全部A股均价的3.4倍。创业板中久违的百元股重现江湖,网宿科技在1月23日盘中破百,三六五网在1月27日创出历史新高101.97元,两股昨日分别收于113元、100元,仅次于贵州茅台、长春高新。
  在考虑到新股、停牌、平盘的个股后,创业板中有293只个股年内上涨,占到87%。若与沪深300年内1.92%的跌幅比较,创业板个股中仅有一成左右的个股跑输大盘。换言之,如果从年初开始对创业板股进行选择投资,跑赢大盘的概率达到九成左右,足见其赚钱效应之高。
  正因“有利可图”,市场资金对创业板十分眷顾。在本月已结束的18个交易日中,全部A股市场净流出资金超过550亿元,其中沪、深主板净流出296亿元、92亿元,中小板净流出110亿元,创业板仅仅流出了58亿元。此外,A股市场仅在1月22日、24日为资金净流入,而创业板则多达7天,并且这是在新股密集发行的期间上实现的。
  高估值忧虑被淡化
  从过往行情来看,高估值、“画饼充饥”、业绩增速与股价匹配程度差等,一直是市场对创业板的主要质疑所在,而从近一年的估值、业绩增速变化来看,也的确如此。
  最新数据显示,创业板去年同期估值不足30倍,而目前却高达59.1倍,几乎一年间翻番。去年一季报、中报、三季报业绩增速均为“个位数”,且无一超过5%,在与沪深主板、中小板的比较中,均排名倒数第一。尤其在去年一季报中,1.08%净利润增速甚至仅为全部A股公司的十分之一左右。
  然而正是在一片质疑声中,创业板指自去年来逆势暴涨107%。随着涨势不断扩大,不少机构观点开始转向,长期以银行、地产、资源等权重股作为标配的基金开始调仓。从去年净值增长排名情况看,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以80.38%摘得桂冠,长盛电子信息产业、银河主题策略、景顺长城内需增长等年度前十名的基金,净值增长率均超过50%。
  基金公开信息显示,他们的重仓股几乎都是以创业板、中小市值成长股为主。而易方达资源行业、东吴行业轮动、华宝兴业资源优选排名跌幅前三位,净值下滑幅度超过25%,对资源股的配置无一例外都在半仓以上。
  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陈慧琴对《大众证券报》表示,GDP增速控制在低位后,经济的增长重心由投资拉动转为消费拉动,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周期类资源股缺乏上涨逻辑。此外,经济转型不断深化之下,新兴产业的地位必然愈加突出,由此带来的主题投资机会才是市场更为关注的。
  国联证券策略分析师王杰也持类似观点,并对《大众证券报》表示,大市值或高股价是今后创业板龙头公司的发展趋势,高估值也可能是市场对其今后成长潜力的肯定。尽管在理性看待下,风险也会同步聚集,但如果与政策导向保持一致,创业板中产生一部分龙头群体,也并非没有可能。
  另据国泰君安分析,2014年中国股市将不是业绩驱动,而是风险驱动。业绩驱动看GDP增长,这会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逐步淡忘;但对整个金融市场风险如何解决会非常关注,例如中诚信托事件等,这也是国企改革、互联网以及国防等主题投资受到青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