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176 7
2005-06-21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代理理论、所有制与公司治理效率:ひ桓龇治隹蚣塥お</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兼与张维迎教授商榷お</FONT></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夏立军</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作者简介:夏立军(1976-),男,上海财经大学会<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计学院">计学院</st1:PersonName>博士研究生。</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内容提要 本文从代理理论出发,考察了大型国有企业和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上的不同,藉以说明所有制形式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分析表明,公司治理效率是和股权文化、法制环境、信用体系、政府治理水平等公司治理环境密切相关的,公司治理环境是相对所有制形式来说更为重要的因素;公有制的公司治理效率并不必然比私有制的公司治理效率低下,两者都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公司治理难题,营造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才是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本文的分析框架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公司治理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关键词 代理理论 公有制 私有制 公司治理 效率 </FONT></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 </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一、引言</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伴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学术界关于公有制和私有制经济效率的争论在中国已经由来已久,但是有关争论依旧存在。中共“十五大”之后,关于国企改革的方向和战略已经基本确立,中共“十六大”则对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最近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则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决定。然而,在理论界,对于国有经济到底应该占多少比重、公有制到底要不要继续搞下去等等问题依然争论不休,莫衷一是。</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对于公有制经济的责难主要来自于代理理论以及从代理理论中演译得出的结论,即公有制经济由于其代理链条上的严重问题使得效率低下。我们认为,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效率比较主要应针对这两种经济形式下的公司治理效率。因此,本文依然从代理理论出发,将公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与私有制经济的高级形式--上市股份公司的治理效率进行直接比较,以免除已有的关于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之争不能切中要害的弊端。</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已有的支持公有制经济的文献往往从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公有制经济有利于保持社会公平、公有制经济对于社会产生的环境污染等负的外部性较少等等角度来论述。本文不从这些角度探讨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利弊,因为通过比较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各自的利弊并不能澄清问题。我们认为,关键的问题是,在同等的竞争环境下,公有制经济形式下是不是可以具有很好的公司治理效率?公有制经济形式下的公司治理效率是不是必然比私有制经济形式下的公司治理效率低下?</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本文的研究表明:(1)公司治理的效率是和股权文化、法制环境、信用体系、政府治理、市场竞争程度、产业发展阶段等等因素(本文称之为“公司治理环境”)密切相连的,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公司治理标准;(2)公有制经济的公司治理效率并不必然比私有制经济的公司治理效率低下,两者在公司治理上都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难题;(3)仅仅从公司治理效率角度来看,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即所有权性质可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可能是公司治理的机制以及上面提到的公司治理环境。</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本文的以下部分作如下安排:第二节,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大型国有企业和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效率;第三节,讨论公司治理环境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分析公司治理环境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第四节,从代理理论角度探讨大型国有企业和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上的差异;第五节给出研究结论及其局限。</FONT></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 </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二、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为了使讨论切中要害,免除不必要的干扰,本文将研究的问题局限于探讨和比较在同样的竞争环境下,大型国有企业和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上的差异。这样做的原因是基于以下研究假设:(1)大型国有企业和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分别是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典型形式和高级形式,具有代表性,能够说明问题;(2)公司治理效率是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效率比较的关键,将研究问题限于公司治理效率方面可以抓住要害,免除公私之争中的无的放矢、隔靴抓痒式的争论;(3)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较限于同等的竞争环境下,有利于增加可比性。</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不涉及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在维护社会公平、便于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本文的讨论是基于发展的眼光,因为若非如此,难以看到问题的本质。举例来说,公有制经济在某一段时间其效率可能高于私有制经济,而私有制经济在某一段时间其效率可能高于公有制经济,但是对于在国有经济中已经采取“抓大放小”战略的中国来说,关键的问题是回答:公有制经济是不是必然会导致低效率?私有制经济是否必然就会导致高效率?若不是,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的效率各有千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它们的效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FONT></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 </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三、公司治理环境与公司治理效率</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历史地看,公司治理的模式处于不断演变中,并且公司治理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狭义的公司治理仅仅指有关公司股东与经营者之间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这种概念主要针对现代公司而言,从这个意义上讲在那些股东与经营者合一的公司里则不存在公司治理的问题。广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等这样一些问题(Blair,1995)。 </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一个更为广义的公司治理概念,并将公司治理界定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外部治理机制和公司治理环境三个有机结合的环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可以视为处理公司股东之间关系、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关系的一整套法律和制度安排,包括股东大会与董事会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监事会制度、高级管理层激励与约束制度等等。而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可以视为是公司外部的影响公司股东之间关系、股东与经营者关系的一些法律和制度安排,包括经理人市场机制、银行机制、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和监管机制、接管与购并市场机制、对股东的法律保护机制等等。公司治理环境则涉及更为广泛的内容,包括股权文化、法制环境、信用体系、市场竞争、产业发展、政府治理、政治制度等等方面。</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本文中公司治理效率主要是指公司治理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中的有效性。由于公司治理环境会对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安排必须适应已有的公司治理环境,同时公司治理环境本身也应该不断完善,以产生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土壤。┩1说明了公司治理三个层次的关系。</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那么,公司治理环境又是如何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的呢?我们认为,公司治理的内部和外部机制是建立在特定的公司治理环境基础之上的。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公司治理的内部和外部机制是很难发挥作用的。例如,在一个法律不完善、法律执行不健全的国家,投资者会预期到与公司经营者之间的合约(有形或无形的合约)难以得到有效执行,因此可能会不愿意投资。Shleifer和Vishny(1997)的研究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和对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对公司治理的效率会产生重要影响,在那些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和对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较好的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程度也较高,投资者手中的资本也更愿意投入到公司中。</FONT></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TP<107.tif>,+35mm。120mm;S*2,BP#〗</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TS(〗[HT5”H][WTHZ][STHZ][JZ]图1公司治理的三个层次[ST][WT][HT]ぁ糡S)〗</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现有的企业理论研究文献已经集中讨论了公司治理机制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Shleifer和Vishney(1997)认为产品市场竞争是相对公司治理机制更为重要的因素,因为从长远来看,产品市场竞争会影响公司的治理机制。另外,信用体系、股权文化以及政府治理等也会影响到公司治理的效率。公司治理的本质是要解决公司股东之间以及股东和公司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分配的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些责、权、利的分配关系视为一些有形或无形的合约的话,那么公司治理的本质则是要解决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经营者之间的合约签订和履行的问题。显然,法制环境的优劣、信用体系的发育程度、尊重股权的文化、政府治理的水平等公司治理环境的要素会影响合约的签订和履行,进而影响到公司治理的效率。</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如果我们把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看作是房子的内外组成部分的话,那么公司治理环境则可以视为房子的地基。地基不同,那么在特定地基上所能盖出来的房子也不同;地基不牢,那么房子的坚固性就成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治理环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设施,其重要性非同一般。更为重要的是,公司治理的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改革,一国可以营造出与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环境。例如,政府治理水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转型国家的公司治理来说就非常重要,而且政府治理的水平也是可以不断提升的。另一方面,公司治理环境相对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来说又是相对稳定的,公司治理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的创建可能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公司治理环境的营造则需要较长的时间。</FONT></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 </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四、大型国企和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上文探讨了公司治理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本文利用上文的分析框架来考察大型国有企业和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差异。本文假定大型国企和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都实行股份公司制度,都属于中国的《公司法》规范范围。在考察股份公司的基本模型之后,本文着重分析在中国现有的制度背景下,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各自所面临的公司治理难题。同时,我们还结合全球公司治理的现状,对这两种类型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一)股份公司的基本模型</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图2描述了股份公司的基本模型。公司由企业家或经营者负责组织和营运,股东作为资本的投入者,获得公司的有价证券(股票),这种有价证券的索取权是由公司担保的对公司经济行为净结果的分享,这种分享是在已经履行了对公司经营者的合约,支付了公司员工、供应商和其他的债权人之后进行的。</FONT></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TP<108.tif>,+47mm。120mm;S*2,BP#〗</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TS(〗[HT5”H][WTHZ][STHZ][JZ]图2股份公司的基本模型[ST][WT][HT]ぁ糡S)〗</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债权人也是资金的提供者,作为交换条件,贷款人获得公司还款优先权的许诺,这种许诺是以公司资产来保证的,并且拥有按照一定的利率收取资金的使用费用(利息)的索取权。公司员工作为人力资本的提供者,在提供劳动和治理资源的同时,要求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安全福利保障的权利;消费者、供应商作为公司经营链上的重要一环,同样关系到公司的运作。</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在上述模型中,股东得到的红利,是在企业结算最后得到的支付,因此,股东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在股份公司中,公司治理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公司的经营者努力工作,以使公司在履行对员工、供应商和其他债权人的支付义务后,能够让公司股东获得满意的回报。由于公司经营者的努力不可观察或者观察成本太高,同时由于公司经营者的目标函数可能与股东的目标函数并不一致,因此公司的经营者和股东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从而产生公司治理的问题。</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二)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难题</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上文述及,公司治理主要是如何保证公司经营者努力工作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问题。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全国人民是公司的最终股东,即实行国家所有制;政府则是国家的代理人,代表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从现有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来看,大型国有企业的代理关系可以表示为┩3。</FONT></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TP<109.tif>,+69mm。120mm;S*2,BP#〗</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TS(〗[HT5”H][WTHZ][STHZ][JZ]图3大型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ST][WT][HT]ぁ糡S)〗</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 </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大型国有企业中,至少存在着四层代理关系,分别用①、②、③、④表示这四个代理链条。这四层代理关系涉及一个委托人--全国公民以及四个代理人,分别是:国资局等政府部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国有企业的总经理。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对大型国有企业中公司治理的批评主要来自于政企不分、寻租、软预算约束、公司治理动力不足。而其中,公司治理动力不足同时也是引起其他几个问题的根源。之所以公司治理动力不足,原因在于国有企业不向私人企业那样有明确的股东,或者说国有企业的股东虽然明确为全国公民,但是这种股东的数量太大,以至“搭便车”问题极其严重,谁也不关心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用张维迎(1999)的“变压器”理论来说,就是公司治理的“初始电压”不足,经过代理链条的“变压”之后,到最后一层代理链条--总经理已经没有足够的“电压”为公司的价值最大化服务。</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张维迎(1999)在其《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中论述了国有企业的几个不可能定理,即政企分开的不可能性、所有权约束的无效性、解决经营者短期行为的不可能、预算约束硬化的不可能、经营者与职工制衡关系的不可能。在论述这些“不可能”的基础上,张维迎得出结论认为,国有企业的惟一出路就是民营化,实质上就是实行私有制。从图3 的代理链条可以看出,张维迎提出的几个不可能确实是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面临的难题,其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代理链条1的有效性不足。而由政府部门作为代理人又会与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职能和目标发生冲突,造成政企不分和国企的预算软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然而,我们关心的是,国有企业中的这些公司治理难题真的是无药可医的绝症还是特定公司治理环境下的暂时性难题?本文以下部分将进一步对此进行讨论。</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三)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的治理难题</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上文考察了大型国有企业中的代理问题,实质上,这些问题在私有制企业中也会产生,只不过问题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图4显示了以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为例的委托代理关系。如图所示,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委托人是公司的股东,这些股东包含不同的种类,从持有公司股份的多少来看有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分。公司股东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来实现对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董事和监事是公司的代理人1,而公司的经营者--总经理则是公司的最后代理人。</FONT></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TP<110.tif>,+47mm。120mm;S*2,BP#〗</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TS(〗[HT5”H][WTHZ][STHZ][JZ]图4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ST][WT][HT]ぁ糡S)〗</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在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如果公司的股权比较集中,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因此监控公司经理层的积极性也较高。这样,公司最主要的代理问题则来自于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中小股东由于持股比例较低,监控公司的成本较高,实际上是依赖公司的大股东来监控公司,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股东又成为中小股东的代理人。但是大股东的利益和中小股东并不完全一致,大股东往往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实现其自身价值最大化,而不是公司价值最大化。这种公司治理的问题常见于中国股票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中。</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如果公司的股权比较分散,那么大股东难以通过操纵公司的董事会来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因此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不会很严重。但是,由于股权分散,没有股东有能力或强烈动机对公司进行监控,因此公司股东与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营者--总经理之间的代理问题变得严重,往往会出现弱所有者强管理者的现象(Roe,1994)。这种代理问题常见于欧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中,美国安然事件的发生充分暴露了此种类型的公司治理难题。</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从全球公司治理的现状来看,上述两种类型的代理问题也是全球公司治理的两个最大的难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法制环境、信用体系、股权文化、市场竞争等公司治理的环境较好,因此,其一整套的公司治理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得以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公司股东和总经理之间的代理问题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以内。而在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虽然建立了一些公司治理的内部和外部机制,但是由于公司治理环境不良,这些机制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公司治理依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下文我们将对大型国企和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以探求公司治理问题的实质。</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四)公司治理环境与委托代理机制</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在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问题虽然和大型国有企业中不一样,但是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中的公司治理代理问题也并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和国有企业比较来说,虽然表面上,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具有明确的股东,因此代理问题不甚严重,但是如果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大型国有企业中代理问题也会随着公司治理环境的改善而得到减轻或解决。</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首先,大型国企的代理链条①就必然无效吗?在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股权是明晰的,股东数量是有限的,而在大型国企中,股东数量庞大到全国公民,股权相对模糊。然而,如果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果涉及到其自身的利益,那么全国公民为什么不会关心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呢?如果全国公民关心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那么为什么政府就一定不能成为好的代理人呢?如果我们认为大型国企的代理链条①必然无效,那么我们就必须假设全国公民不会关心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并且政府不能成为好的代理人,但这样的假设并没有理论根据。事实上,中国的民众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是非常关心的,这可以从民众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的不满上看出来。而且,十多年来,政府也在不断地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治理。这样,如果政府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人民对政府能够实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那么我们便没有理由怀疑政府可以成为好的代理人。</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其次,大型国企的代理链条②就一定无效吗?大型国企中政企分开真的不可能吗?中共“十六大”后国资委的成立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进一步明确和优化,已经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事实上,没有理由认为政府部门在公共管理职能之外,就一定不能很好地履行国有企业的管理职能。在政府部门内部,同样可以清晰地界定职责和权限,同样可以引入竞争。如果职责界定清晰、并且政府履行职责的信息透明,那么政府的委托人--全国公民便可以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因此,政府治理的水平会影响到大型国企的公司治理水平。在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中,我们同样可以在国有企业中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内部和外部机制,如独立董事制度、监事会制度、独立审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接管和兼并市场、经理人市场等等。</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再次,更为本质的问题是,公司治理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着公司治理水平可以达到的程度,因此,无论在大型国企还是在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的内部和外部机制都不是本质的问题,而仅仅是手段和方法层面上的问题。张维迎(1999)提出的国企的几个“不可能”实际上也是属于公司治理机制的范畴。这些公司治理机制在特定的时期和公司治理环境下的确是“不可能”,但是公司治理的环境是可以改变的,一旦公司治理的环境发生改变,所谓的“不可能”就不再成立。同样,对于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来说,其公司治理的难题也是属于公司治理机制层面的问题,一旦公司治理环境变化,新的公司治理机制便可能产生,公司治理的难题可能会迎刃而解。</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利用上述分析框架,还可以较好地解释“渐进改革模式”在中国的成功以及“休克疗法”在俄罗斯的得逞。由于一国的法制环境、信用体系、市场竞争、政府治理等公司治理环境的因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营造出来的,因此通过“休克疗法”可以在短期内改变公司的所有权制度,但这无异于在一个不合适的地基上造房子。在现阶段的中国,公司治理环境的诸多要素还不足以支撑对所有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因此,对中小型的国有企业采取民营化的策略可以减轻政府的管理压力,使政府有能力集中精力于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但是,全盘民营化并不是惟一出路。民营化在解决国有企业的部分公司治理问题的同时,会产生新的公司治理问题。因此,至关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而这才是治本之道。</FONT></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 </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五、研究结论及其局限</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本文从代理理论出发,尝试建立所有制与公司治理效率关系的一个分析框架。通过将公司治理分为公司治理环境、公司治理外部机制和公司治理内部机制三个方面,并分析三者关系,本文初步实现了上述目标。本文认为,公司治理环境是公司治理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而公司所有制的形式最终内生于公司治理环境,因此,在特定的阶段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可能低于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但是这并不是必然的和一成不变的。随着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等公司治理环境的改善,以及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效率可能会高于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本文的局限在于通过分析和比较大型国企和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差异来说明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效率差异。但是由于大型国有企业和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分别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高级形式,同时大型国有企业和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也是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因此将分析局限于大型国有企业和私人控股的上市公司有利于切中问题的要害,看到问题的本质。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他类型的国有企业和私有制企业的代理问题和效率差异纳入分析框架中。</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参考文献</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1]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 Vishny The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7豹</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2]Blair,Margart M.Ownership and Control:Rethink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95豹</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3]Roe,Mark Strong Managers Weak Owners:The Political Roots of American Corporate Finance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 N盝保1994豹</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4]张维迎.企业理论和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5]程恩富.西方产权理论评析[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FONT></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6]程恩富主编.当代中国经济理论探索[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ZK)〗</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 </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A Framework on Agency Theory, Ownership Style and </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Corporate Governance Efficiency </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Concurrently a Deliberation with Prof Zhang WeiMying </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Xia Li-jun</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B>Abstract</B> Based on agency theor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fferences about ヽorporate governance between privateMowned listed company and big SOE (StateMowned 〆nterprise)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styl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〆fficiency The analysis of this paper shows that corporate governance efficiency is related to many corporat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factors such as ownership culture, legal 〆nvironment, trust system and the level of government ゞovernance, and that corporat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is a factor more important than ownership style Moreover, the paper shows that public ownership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lower corporate governance efficiency than private ownership Both the two ownership styles have their difficultie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key means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s to build a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The framework of this paper has both theoret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reform of SOE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豹</FONT></FONT></P>
<P ><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 MS Song"><B>Key words</B> Agency Theory Public Ownership Private Ownership Corporate 〨overnance Efficiency</FONT></FONT></P>
<P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3> </FONT></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6-22 15:10:00

是花自己的钱最用心吗?不是。是挣自己的钱最热心。美国总裁总统,是花自己的钱吗?

是计划或者市场更有效率吗?不是,是法治最有效率。法治是公民权和有法必依、依法办事。公民权是原则,对社会生活起主导地位,依法办事是有规则。

是保护产权最有效率吗?不是,是信誉第一最有效率。

假若一块地,归属与一个农民,导致了一定经济成果。那么,这是私有的功效吗?是的。换句话说,这也是按劳分配的功效,也就是他全部占有他自己的劳动成果了。

假若一大块荒地,由地主雇佣农民耕作,导致了一定经济成果。那么,这是私有制的功劳吗?不是,这因为:一是劳动开拓出了耕地,二是协作劳动,三是地主的组织与监督,同时地主以土地所有权分取了农民的劳动成果。假定这些农民,自己可以组织好激励好协作劳动,地主存在对经济效率社会效益的意义是什么呢?

例如跨国公司,不是委托关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2 15:14:00

公有制经济是不是必然会导致低效率?私有制经济是否必然就会导致高效率?若不是,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的效率各有千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它们的效率?”

是啊。古今中外,谁做过认真的论证呢?

例如张维迎有做这样的探讨的能力和态度吗?他可以面对这样的问题,也可以不面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2 15:18:00

公有制企业和私有制企业,是劳资关系问题,是主要按谁的利益或意志分配的问题,是为了谁的自私自利、依靠谁的自私自利、发展谁的自私自利的问题,是企业的资本家,还是企业的劳动者?

当然,以上说的是真正的公有制企业和真正的私有制企业。假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虚假,那是另外的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2 15:36:00

制度只是影响效率的一个因素而已;在考虑委托代理、公司治理的时候,经济学往往在既定框架内分析治理、激励机制、产权。

个人觉得,在考察这类问题的时候最衡量不了,但也最应该考虑的是制度中人的因素,当然这个也许跨越了经济学讨论的范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2 17:35:00

信用、信誉是很重要的。

附:

中国改革论坛 → 经济改革 → 宏观经济 → 斯蒂格利茨:中国是不能承受这种浪费的 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9&replyID=154780&id=58341&star=1&skin=0 .......

例如,在二十世纪90年代,美国(或许是最强大的市场经济国家)经历了繁荣和随后的崩溃。在繁荣期间,数千亿美元被浪费在后来被发现毫无价值的投资上。企业披露了不准确的信息。价格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起着中心作用,但如果将不准确的信息提供给市场,价格将会被扭曲,而扭曲的价格将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资源的浪费。企业及其经营者有提供扭曲信息的激励。美国最终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通过了一项法案【《萨班-奥西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使企业更有可能会提供准确信息。美国是一个非常富足的国家,能够承受资源的浪费———美国不仅在繁荣期间在毫无价值的投资上损失了数千亿美元,而且在接下来的衰退时期,它能够生产的数量与实际生产的数量之间的差额也是相当巨大的,在四年期间超过了一万亿美元。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