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740 3
2014-02-01

3280.客观规律与自然条件决定物质存在形态

2014.2.1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态,各种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客观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改变,改变的方向和速度由客观规律与自然条件决定,人的因素是自然条件之一。

网上搜索核力的时候,我发现现代物理关于弱作用力的认识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分析,与我对原子核与核外电子存在形态的对比分析大相径庭,解释也复杂的多。其实所谓强弱不过是作用程度的比较,完全可能殊途同归。

关于放射性物质,我有自己的认识:质子与中子的等比例结合可能是原子相对稳定的存在形态,所以氢同位素氚存在辐射倾向,伴有“衰变”为氦3的可能。而原子量越大的化学元素中子的比例越高,在地球表面的自然条件下与其形成时的自然环境迥然不同,相对的稳定性自然受到破坏,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改变自然发生,表现为放射性“衰变”。因此,我大胆推测:在放射性物质形成的自然环境中放射性物质没有放射性!

所谓热能,现代物理解释为原子和分子的振动程度使然,竟然是动能的体现!那么,伴随温度变化的光子辐射强度变化源自何方?为什么光子密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环境温度?

光辐射也曾经被认为是一种波,直到被波、粒二重性的认识取代。既然光子具有物质属性,其密度变化可以影响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是否由环境中的光子密度决定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那么,环境中光子的密度变化来自何方?应该是物质存在形态的改变。

电能通过灯丝可以转化为光子,光子也可以转化为电能,说明光子是正负电荷的存在形态之一。核内质子与核外电子的对偶存在说明正负电荷具有对偶存在的物理属性,光子可以释放一个负电子转化为正电子说明光子可能是正负电子的对偶统一体,正负电子对偶存在的一般形态。

光合作用可以使光子转化为其他物质形态,其他物质形态也可以通过燃烧转化为光子。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与其说是来自内部氢、氦元素的聚变,不如说是来自正负电荷向光子,进而向氢、氦等化学元素的聚变,因为后者更符合星球存在和成长规律。

人工控制核聚变、核裂变的艰难使核聚变、核裂变披上神秘的外衣,其实燃烧何尝不是一种裂变现象?因为光子不能无中生有,只能来自化学元素的裂变过程。高端化学元素的裂变和聚变不易控制和实现,初级化学元素的裂变和聚变也同样艰难吗?

能量物质性的认识奠定了物质、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的基础,是二十一世纪物理化学领域的重大进步!

物质是客观存在,既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凭空消失,转化的只是存在形态。辩证法的灵魂是:一切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一切现实的,都会改变的!客观规律与自然条件决定物质存在形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2-1 10:10:20
,所以我们看到的客观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底是客观世界在改变,还是物质形态影响意识形态,因而形态世界在改变?
客观世界难道就是物质形态的世界?
世界难道就是物质的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4 16:19:23
1253197054 发表于 2014-2-1 1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底是客观世界在改变,还是物质形态 ...
别跟LZ争了他是个大民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5 09:51:05
zyc880720 发表于 2014-2-4 16:19
别跟LZ争了他是个大民科
大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