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4814 0
2014-02-01

简单的从生理上讲,人的性别可以分为雌性和雄性,抑或有双性的阴阳人。而社会性别与此有着明显的不同。社会性别是存在于文化中的一个概念。社会性别,主要是指自身所在的生存环境对其性别的认定,包括家人、朋友、周围人群、社会机构和法律机关的认定等.是人基本的社会属性之一。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同时受到了不同的社会文化的洗礼。广义上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属于历史的范畴,每一社会都有和自己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作为观念形态的社会文化,如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伦理道德等,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又给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以巨大的影响作用。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社会文化的巨大作用。

人类生活在文化之中,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一个或者几个社会角色,而性别角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方面。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男权社会,妇女之中很少有强人能够挑战现有的体系。但是,女人何为女人?男人何为男人?这都是很复杂的。因为,我们一生下来,面临的社会就是已经成型的社会,男女之间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其他的一些显著不同。在人的价值体系中,女性就是要温柔体贴,事事表现出服从恭顺的态度;而男人一定要表现出所谓的男子气概:豪爽,敢于承担责任,性格要坚强,生性好斗等等。这些,就是社会性别所造成的。社会性别(Gender)是当代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女权主义学术的中心内容,它区别于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的“生理性别”,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认为:男女两性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如男高女低、男优女劣)、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异的社会认识等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又反过来通过宗教、教育、法律、社会机制等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在国家参与运作下被规范化、制度化、体制化、两极化(男女二元对立)、社会期待模式化。社会性别是维持性别歧视的基本手段,应当而且也可以被改变甚至被清除。

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未开化的原始部落等等社区仍旧保留着男女平等的习俗,甚至有些地区还处于母系社会的女权时代,女人在外面争夺食物,同敌对部落打仗,生性好斗,野蛮;男人则表现的恭顺体贴,并操持家务。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社会都是男性主导的,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该变社会文化中对妇女的先天歧视与偏见,从而改变社会角色中对妇女的刻板印象,并最终实现男女平等。

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女性弱势地位的社会成因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研究发现,我国女性处于弱势社会地位的原因包括历史的惯性、封建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家庭的差别对待、社会的偏见与歧视、特别是体制的障碍等等。有的学者指出,在当前的就业竞争中,女性的生育价值即人类自身生产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补偿是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直接原因。认为“谈恋爱、生孩子会影响工作,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是一些用人单位对应聘女生说“不”的主要理由。除了传统的性别歧视外,从市场自利的角度来看,经济上雇佣成本过高是更深层的原因。也就是说,由于生理和性别分工(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原因,企业所需负担的女性就业成本一般比男性更高,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找女性。改变这种对妇女的歧视我们可以有很多的途径,从立法的形式上杜绝这种歧视是最根本的做法,有助于从制度上是人们消除歧视。

当然,社会性别的差异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宗教信仰上面,据统计,女性的宗教虔诚程度远远高于男性。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可谓见仁见智。比如负罪理论认为女性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有比男性更强烈的负罪感,导致虔诚度要高于男性。弗洛伊德从恋父恋母情结出发,认为上帝这个角色是一个男性化的角色,所以女性处于恋父情结会更加崇拜上帝。剥夺理论认为,女性所处的世界实际上是对女性的剥夺大于男性,所以她们会更强城的信仰上帝,从而实现自己的心理平衡。此外还有社会学习理论,等等。我觉得这主要体现出男女社会性别的不同,男人之所以为男人,女人之所以为女人,是社会已经赋予他们的,这是他们个人无法改变的,从而,根据社会自身无意识的理性和自然进化的趋势,产生这种种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