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907 50
2004-11-02

假定1:女生一般会和比自己条件优越一些的男生相配 假定2:每个人最后都一定会与一个异性结合。 假定2优先于假定1。 建立模型: 令男性和女性按条件由好到次分为A、B、C、D四档 根据假定1,第一轮市场交换后形成的资源配置状况为:A女找不到自己能接受的男性;B女与A男搭配;C女与B男搭配;D女与C男搭配;D男找不到能接受自己的女性。 根据假定2,交换完全结束时,市场上不可能有闲置的男性和女性。此时只有A女和D男,因此第二轮交换结果为:A女配D男。也就是我们试图解释的美女配丑男。 补充说明: 1,假定1的现实基础是两性的性别特征。一般来说求偶过程中男性是主动的一方,在资源不能平滑流动的条件下,男性的主动将形成局部的需求大于供给,女性处于卖方市场的有利地位,拥有更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2,A、B、C、D四档区分的标准本文不做讨论。 3,理性的A女在做选择时,相对D男,当然会更加愿意接受从A到C男中的一个。但是我们认为,由于信息不完全,A女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发现A男是最好选择。而在这段时间内, A男到C男都已经分别与其他女性相配。因此来晚一步的A女,只能配D男了。 结论:美女配丑男现象,是求偶市场上局部供求不平衡和信息不完全的结果。

转自http://web.cenet.org.cn/web/shusheng/index.php3?file=detail.php3&nowdir=&id=50097&detail=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11-2 13:07:00
这种解释。似乎还是有点令人难以接受,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 13:12:00
说说具体的理由吧,我看有一定的道理,但得更进一步地深入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 13:27:00

本文的分析,说白了就一句话:高不成,只好去低就。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东挑西检,挑了个漏灯盏,呵呵。

这种现象不能说没有,但我认为未必普遍。以一般的观察,“美丽”作为女性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是有收益的,并且在其他情况同等的条件下,平均的来说,美丽越多,收益越多。这是均衡,具体地说,婚姻市场上“门当户对”是常态,这也是贝克尔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 13:31:00
是的,女人的美丽的确是个大资本,美丽女人基本上也可以配个才男什么的(或富男)。我想问的是,许多女性高学历者为啥找对象困难呢?在大学时听说学生们把这类高学历女性(比如女博士)排在找对象困难户的行列。这不知道普遍不普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1-2 13:36:00

另外,不是有理性预期学说的嘛,为什么这类丽人许多要等到人老珠黄时才能降低自己的择偶预期呢?不是早有红颜薄命的说法吗?她们为什么不引以为鉴呢?为什么道她们在择偶时是怎么样考虑的?是什么样的具体约束让她们不能找到合适对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