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费是否该涨?
 
    茅于轼先生在年初的一次演讲中,提出赞成高校学费涨价及电费涨价,这一论调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网上质疑声一片,并提出了众多的反对理由,而茅先生也是宝刀不老,2月10日在其博客中撰文对一些质疑逐条批驳。
    我认为茅先生的观点是有些问题的,首先我完全依据茅先生的前提和逻辑,来反思一下他的观点,茅先生的前提是我们国家有两个群体即富人和穷人。
1、  先分析一下电费涨价,这个稍微简单一些。茅认为富人用电浪费,用得多,而穷人用电节约,用得很少,所以建议涨价,不能让富人搭了穷人的便车。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一个穷人用电是很少,但他们的基数很大,平均用电量乘以基数应大于富人总的用电量。换个角度来看,这个政策牵涉的所谓穷人利益群体远远大于富人群体。另外,我们可以电价的分段收费,而且也正在实行,就是高于一定的用电量就实行高费用。因此从这几方面看,涨价的建议应慎为之。
2、  再看一下高校学费涨价。高校录取学生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贵贱,只看你的成绩,看你是否优秀。而茅先生还是把他的穷人和富人“理论”用在这里了,我还是按他的前提和逻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会明了,比如奖学金,富人得奖学金的人数比例一定大于穷人(根据茅先生的调查:穷人在高校中的比例是10%到20%),那么我们是否要把奖学金的金额降低呢?这是荒谬的,这是因为费用的升降存在一个奖善罚劣的功能,考上大学是一概要得奖励的,茅先生忽略这一点,忽略了学校的主要功能。
3、  穷人在高校中的比例(10%-20%)是否可以作为一个判断依据呢?茅先生是静态的分析,是分析的大忌,因为随着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完善,这一比例是会不断提高的,他的这一政策主张会大大影响到将来的。
4、  我现在反问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的很多价格是国家控制的,比如粮食价格,那么请问,买粮食的时候是否要实行富人一个价格和穷人一个价格?
 
    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茅先生观点的荒谬,我只是拿他的矛来对付他的盾,但这样的批驳是不够的,因为倒下一个茅先生会起来一批茅先生。问题在那里呢?在于指导我们的经济理论的缺失,因此争论是无休止的。我认为此次争论主要表现的是在公共经济学理论上的缺失,这里简单谈一下,1)我们国家公有经济占相当的比例,一批集中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通信、交通能源等领域,这些领域都应属于准公共品,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因此,有意将群体分为富人和穷人群体来分析是不合时宜的。2)我认为一些攸关民生的商品也应算在公共经济学范畴内,如粮食,这些商品有一个特性,需求弹性很小,也就是不管你是低价还是天价,它都是那个需求量,那么国家实行价格控制的意义就增加了。3)公共部门的效率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国有企业及公务员涨工资,按理应该是好事情,因为可能会相应提高一些效率,但是如果光涨工资,不谈公共部门的建设管理,提高效率,那将会是得不偿失。
 
紫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