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鹏 发表于 2014-2-9 09:04 
我多句嘴。
楼主的意思是,马克思虽然称劳动力为商品,但他并没有按照对待其他商品一样对待这个商品。用 ...
分析有道理。
不过,培训师的劳动凝结于学员体内,与其他情况下一般劳动凝结于物品内,还是不一样吧?
培训师的劳动在作用于学员这一个体时,它所形成的“价值”会因学员个体的差异而有别。生产流水线上的操作手将劳动施加于不同的原料或加工对象时,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然也需要检验,将不合格产品剔出)。而培训师的劳动,经过不同学员的主观反应而产生的效果,可以大相径庭。所以,这份培训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很难与普通的“物化劳动”一样去计量,更甭说它的转移了。
同时,不仅凝结于学员体内的那部分“培训劳动价值”,所转换成的新的劳动力价值会因人而异,更重要的是,当学员用培训后获得的新技能再次进入生产劳动时,那份“凝结”了的价值,会与这个学员的活劳动完全融合,是活劳动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它应该会创造更多的新价值,而决不是简单的转移价值。
所以,接受培训与教育越多的劳动者,一般来说能够创新的新价值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