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互联网金融与Fintech版
32114 16
2014-02-12
昨天分享了一个帖子 余额宝推1年期产品承诺保底保本 实为保险高息存疑

有人在下面回复问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那今天就分享一个有关此问题的观点~~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你们觉得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什么呢?
它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本帖隐藏的内容

http://blog.163.com/hoophoon@126/blog/static/1400766862013714102812931/




互联网金融是时下热门的话题。一般的理解,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中的应用现在已经是相当普遍了。互联网早已渗透到现代生活的几乎每一个角落。离开了互联网,不但金融业,恐怕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寸步难行。既然如此,互联网金融,又是指什么呢?

我们知道,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主要有两大核心业务:资产端业务和负债端业务。过去几十年,互联网技术对银行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负债端。银行的负债业务是银行和储户之间的业务关系:银行吸收储户的存款,为储户提供各种资金服务。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这一块服务效率。现在,除了开户和销户,储户的所有业务几乎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终端办理,全程不需要和银行的人碰面。但是,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生意,而风险主要体现为资产端。也就是说,资产端更能体现一个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资产业务的核心体现为风险资产定价能力。遗憾的是,互联网对于提升银行这方面能力的帮助一直不大。或者说,传统银行一直不知道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提升自己的风险资产定价水平。

马云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如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反而渐渐摸出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提升资产端业务(更准确地讲,是放贷业务,因为毕竟当前互联网企业还不是银行)的管理水平。

阿里巴巴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实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阿里巴巴发力“互联网金融”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一直以来,银行不愿意涉足小微企业。为什么?因为小微企业的风险不好评估,又没有资产抵押,银行大多不愿意给它们提供贷款,这等于放弃了这块业务。然而小微企业汇聚起来的资金需求是很庞大的,只要掌握了评估小微企业风险的“秘籍”,那么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将是低风险高回报的蓝海。阿里巴巴就初步掌握了这个秘籍。那就是,利用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海量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模式,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通过这个“大数据”,初步解决了小微企业风险难以评估的问题。显然,这些海量数据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只能建立在阿里巴巴B2B、淘宝业务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所以说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五年前,阿里巴巴即使想做,也没有这个基础。

虽然可以从事放贷业务,但是阿里巴巴还不是银行,还没有取得银行牌照。阿里巴巴赖以放贷的钱,来自于银行。银行是当今唯一可以合法吸收存款的机构,支付宝、余额宝里的钱是从银行里转过来的,用户毕竟不能往支付宝、余额宝里存现金。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不在于资产端业务(即放贷,法律允许任何个体均可借出资金牟利),而在于负债端业务(银行是唯一可以吸收存款形成自己的负债的机构,其他所有金融机构放贷的钱要么来自于自有资金要么来自于借款)。前天,央行副行长在互联网金融大会上也表示,“发展互联网金融,两个底线不能碰,不能击穿:一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二是非法集资。”这意味着银行的牌照是不会随便颁给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这显然对当前的银行是一种保护。可以想象,一旦阿里巴巴被允许吸收存款,那传统银行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侵蚀的是传统银行资产端的业务,因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风险资产定价方面更具有优势。那么商业银行做什么呢?我认为未来的商业银行将主要做好自己的负债业务,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它还可以从事各种中间业务,但是直接参与投资的比例要下降。投资,就交给更专业的机构譬如互联网金融企业、投行去做。商业银行可以做资金的批发商,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投行提供投资资金来源。实际上,当前在美国,商业银行基本上回归到这样的角色。美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占全社会融资的比例已不足20%,大部分的社会资金需求是由投行等金融机构满足的。中国当前投行并不发达,未来互联网金融也许承担更多的专业投资的重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2-12 13:48:24
互联网金融实质为大数据之争
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3年10月15日14:54 来源:《支点》
  王亚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余额宝风头刚过,微信5.0携支付功能匆匆登场,巨人推出全额宝,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打造“异度支付”……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银行纷纷抢滩互联网金融,动作频频,让互联网金融概念瞬间火爆起来。

  互联网金融并非简单的把传统金融业务搬到网上去,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来颠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实,所有的金融产品都是各种数据的组合,这些数据在互联网上实现数量匹配、期限匹配和风险定价,再加上网上支付就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例如,依托淘宝和天猫的订单信息,阿里金融得以掌握几十万商户最真实的经营数据,并对此数据分析处理建立起一个网络数据模型及信用评级体系,根据评级筛选出合格企业为其发放贷款,而这种积累起来的信用数据并不被传统银行所掌握。

  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企业掌握的最重要资源就是交易数据。

  在信用风险管理产业链中,若由银行最终掌控大数据资源,将意味着银行触角进一步延伸和客户基础大规模下移;若由评级机构掌握数据,信息不对称的逆选择问题将显著弱化;若由担保机构掌握数据,那么直接融资占比将迅速上升并且多数投资者都将向担保机构购买信用风险衍生品;若由互联网企业掌握,阿里金融模式得到复制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平台是互联网时代垄断性数据的唯一可持续来源,由此基于线上交易平台获得数据是布局互联网金融的必要条件。无论是银行搭建电商平台还是互联网企业利用为交易用户做服务,其核心都是想通过交易平台对客户数据分析预测客户可能的消费和交易需求,从而精准掌握客户的信贷需求或其他金融需求。

  因此,围绕平台的竞争将是重中之重。我们看到,国内各家大银行已意识到平台的重要性,开始建设电商平台。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都拥有了一定规模的网上商城。虽然传统商业银行在线下能力、金融专业能力、资本和客户基础等领域仍具有绝对优势,但其搭建交易平台的难点在于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者的有机结合。如何通过IT平台系统,将系统的服务,进入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整合,并有效整合外部合作资源和其他社会化资源,对于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十分关键。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产业都朝着平台化商业模式演进,各行业供应链均呈现平台化的发展趋势,供应链的各方参与者都在自己的生态圈向上下游延展,企业想要立足要么成为平台,要么成为平台的参与者。

  目前国内已形成不少颇具规模的互联网平台,包括淘宝、携程、京东等,此外还包括QQ、微信、微博等潜在平台,这些平台都掌握在互联网企业手中。由于平台经济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现有平台将会对后来的进入者产生明显的阻碍。

  遭遇强大挑战的不仅仅是传统银行,在这个大数据不断壮大的时代,传统行业如何利用大数据不断创新与变革,是每个企业都应深入思考的问题。(支点杂志2013年10月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2 13:53:20
前排占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2 14:15:52
我认为实质是金融的互联网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4 11:34:22
很想了解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21 11:45:50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