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以为扫黄事件如果仅仅将视野局限于性交易市场,楼主已有论述,但如果拓宽视野来看,将性交易与婚姻、观念冲击等联系起来看会有一个更为宏观的视角。
首先,本人十分同意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677369-1-1.html中李俊童鞋对于婚姻的经济学解释,即“婚姻制度可以看成一个大合约替代很多小合约,以一个合约替代多个合约,从而降低交易费用。”正如薛兆丰所言:“家庭成员们所扮演的角色包括性伴侣、厨师、裁缝、护士、采购员、司机、秘书、室内设计师、心理辅导员、清洁工、搬运工、水电工、形象顾问、前程顾问、公共关系助理、人力资源的创造者(母亲)、保育员、教师、保安员、会计师、园丁等等”。其实这些角色基本上都是可以从市场之中寻找到的,但是两个人放弃市场,选择这种婚姻组织形式,可以理解为通过缔结婚姻来降低市场交易费用。
其次,从科斯本人对企业边界的论述来看,企业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交易费用和企业组织成本二者之间的平衡,这启发我看待婚姻问题时,可以视“婚姻的稳定性高低”为“企业规模大小”,如此一来,当市场交易费用由于性观念冲击、市场交易效率提高而降低时,婚姻的稳定性自然也就受到威胁。譬如传统意义上的男女婚姻两大结果——长期稳定安全的性伙伴、生儿育女,在观念的冲击下:自由恋爱、免费约炮、同性恋、性交易行为的非罪化呼吁、对领养儿女的升温,传统的男女婚姻稳定性受到很大威胁,长期同居而不结婚、同性恋平权、陌陌约炮的普遍等等都是例证。
最后,回过头来分析东莞扫黄事件:捍卫传统道德的行为客观上促进了传统男女两性婚姻的稳定度,让广大中年妇女们欣慰丈夫终于回家了。同时也很有必要探讨一下是否东莞扫黄与反腐败之间的关系,人们对于官员权色交易的深痛恶觉与东莞扫黄似乎存在某种契合之处,不过深思下来,高官的权色交易往往未必出现在东莞这样的色情场所,扫黄对其影响不大,倒是通过购买性服务向中低层官员行贿颇有市场,不过这也只是行贿的一种途径而已,从经济学上的次优理论来看,对于试图通过扫黄来打击腐败所造成的额外扭曲也会越大,更好的选择是内外监督,公开透明是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