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6598 81
2014-02-15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漫步华尔街)
作者:[美] 伯顿 G.马尔基尔 (Burton G. Malkiel)

英文出版社:W. W. Norton
中文出版社:械工业出版社

英文版页数:416
中文版页数:332

相关推荐:
金融市场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现在正是阅读马尔基尔的经典之作《漫步华尔街》的时机。
作为一部畅销世界近40年的投资经典,《漫步华尔街(原书第10版)》的特色就是与时俱进,自1973年初版以来已历经9次更新。在第9版中,作者增加了行为金融学的内容,此次第10版又新增了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等内容,这些都是近年来金融投资领域关注的热点。
《漫步华尔街(原书第10版)》的另一经典特色是为各个不同年龄段的投资者量身定制了生命周期投资策略,正如萨缪尔森所言,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即将退休,或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人群,都应该读一读《漫步华尔街》。
作为屈指可数的阐释证券市场的经典名著,《漫步华尔街(原书第10版)》已成为美国大学MBA投资学课程指定参考书
马尔基尔既是杰出的专业投资者,又是造诣精深的学者,在《漫步华尔街(原书第10版)》中,他将投资理论与实践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由坚实基础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引出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同时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投资泡沫和投机狂潮,既学术又通俗,既深入浅出又令人信服,一步一步引导投资者满怀信心地跨越市场。读者不仅能学会分析股票、债券的潜在收益,而且能学会分析其他投资机会的潜在收益,包括货币市场、房地产、保险、黄金、收藏品等等。
在流行观点几乎每天都在变化的时代,马尔基尔的这部经典之作是你可能买到的投资指南

内容简介:
《漫步华尔街》是一本实用性的投资指南,它向广大投资者讲述了琳琅满目的投资战略和五花八门的金融工具,而对指数基金的推崇备至则构成了全书清晰的主线。作者伯顿·麦基尔的经济学家、证券分析师和职业投资者的身份,为他撰写本书,积淀了深厚的基础。

作者简介:
伯顿·马尔基尔既是杰出的专业投资者,又是造诣精深的学者。
他于哈佛大学读完本科和商学院之后,在著名券商史密斯巴尼的投资银行部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华尔街之旅。
后来,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留校任教,曾任普林斯顿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系主任,其间担任过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继而在耶鲁大学商学院做了8年的院长。
现在,他的学术身份是普林斯顿大学汉华银行经济学讲座教授。
马尔基尔没有囿于学术的象牙塔,而是多年来亲临波谲云诡的华尔街,并一直在多家大型知名公司担任董事,其中包括先锋集团和保德信金融集团。
他还持有自己看好的投资品种长达30年,并获得了超出市场的利润。

名人及媒体推荐:
  • 50年来,有关投资的真正佳作不超过五六本,《漫步华尔街》当之无隗可跻身于这些经典之中。
      ——《福布斯》

  • 我的同事退休和我的儿子成年时,我必会送一本马尔基尔的《漫步华尔街》给他们。在我看来,介于他们这两个年龄段的所有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保罗·萨缪尔森

  • 《漫步华尔街》是论述证券市场的经典名著,自1973年初版以来,已帮助成千上万的投资者踏上了投资理财的康庄大道。即便你读过初版或之后的其他版本,版提供的内容也会让你获益匪浅。该书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投资的理论和实务。
      ——《芝加哥论坛报》

  • 几乎每一份投资必读书目,均列有马尔基尔的大作《漫步华尔街》。
      ——《书单》

  • 如果你在新年时下的决心中有一条是改善个人的经济状况,在此给你提供一个建议:不要去看洪水般涌入书店的无数新书,重新阅读一部经典著作吧,这就是《漫步华尔街》。
      ——《纽约时报》

  • 《漫步华尔街》介绍的投资知识切实有用,其中有大量基于常识作出的投资建议。
      ——《华尔街日报》

欢迎大家推荐优质经管书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书评中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2-15 08:30:00
坛友说:
  • 股票投资防忽悠百科全书:
        教《投资学》的教授很喜欢说,“这就是CAPM模型,你明白了吗?BETA是这么一回事,你明白了吗?这些你们都应该记住,面试的时候你就说BETA是测量系统风险的.....”。本书的作者和《黑天鹅》的作者都为这样的教授感到气愤,为那些对这些工具和理论充满憧憬的学生感到悲哀。现在华尔街已经被人戏称为废墟了,那些高深的数学模型和语出惊人的银行家已经证明是骗人的把戏了,股票市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想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一窥究竟。  
  股票到底值多少钱?目前的结论是不可能计算出来。股票疯狂上涨的时候,显示出空中楼阁理论;股票被打回原型,显示出磐石理论。其中磐石理论是教科书中的标准,利用未来分红贴现计算股票内在价值是教科书的教学要求。不过,现在的行为金融学显示出人们经常出现不理性行为,利用空中楼阁赚钱也很现实。作者好像是个怀疑论者,基本上认为没有正确的方法,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没有办法预测未来。  
  作者对技术分析和基本面预测基本上各打五十大板,哪壶不开提哪壶。从中可以看到,所谓的股市明星或名嘴没有一个能够善始善终的,而且失败模式很相像,一直一点一点小成功,然后一个大失败让以前所有累计盈利都显逊色。  
  作者还介绍了美国公司如何骗取股民的钱,中国的公司目前正在使用相同的伎俩。比如,一个高市盈率公司为了提高收益率,就想办法收购低市盈率公司,通过比较高市盈率,就显得每股收益提高,而且收购可以用换股解决,这样的办法可以持续几年,直到公司经营状况实在太差了为止,这是跌幅就是双倍的了。还有题材股也是经常屡试不爽的招数,买的人除了一部分人真是啥都不懂,另外一部分就是搏傻,美国也有傻瓜买股票。  
  市场是有效还是无效,作者的观点就是随机漫步,意思是说教《投资学》的老师都是骗学生挣工资的,市场是不可能预测出来的,计算都是忽悠人用的,虽然作者本身也是客座教授。作者在最后提出的投资方案比较美国化,可以借鉴一下,毕竟中国市场不成熟,很多学者都认同中国的市场是无效的(公开说法是政策市)。

  • 圣诞老人不存在,但我们仍收到了礼物:
         “告诉投资者无法战胜市场平均水平,就跟告诉一个六岁小孩圣诞老人不存在一样,因为这会让他们的生活失去颜色。”   
   波顿·G·麦基尔在其作品《漫步华尔街》的最后这样说道,这句话无疑是对该书的概括。诚然,告诉一个六岁小孩圣诞老人不存在,会让他的生活立刻失去颜色。但是,对这个孩子漫长的一生而言,明白圣诞老人不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难以替代的礼物。对初涉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来说,麦基尔就是那个告诉我们不存在圣诞老人的人,而《漫步华尔街》无疑就是这样的礼物。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话足以令人失去大部分豪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话,他至少有助于我们脚踏实地地站在大地上。   
   除此之外,《漫步华尔街》厘清了许多重要的概念,使我们不至于轻而易举地被那些股市弄潮儿忽悠。这些知识遍布全书,实在是初学者不得不了解、不得不时常温习的。当然,这本书并不像有些书那样让你激动得难以入睡,同时,作者的文字也略为平实了点。此外,这仍然是一本基于原则的书,其结论建立在对市场的整体分析之上。  
  对我而言,这本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让我清晰地区分了投资分析中的“磐石理论”与“空中楼阁理论”。这一区分之所以重要,关键就在于它有助于我们清晰地了解自己正在做些什么,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风险与收益如何匹配。从而避免出现“挂羊头卖狗肉”或者其他自欺欺人的情形。  
   到今天为止,终于可以为自己的投资理念冠以一个清楚的名字了,这就是“理性投机”。简言之,“理性投机”就是要在坚持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所处的阶段,适当地加入一些投机因素。价值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留出足够的安全边际,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而适当投机的目的,则是为了尽可能扩大收益区间,避免因过度谨慎造成的收益不足。  
  无论如何,长期战胜市场平均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需要大量积累,冷静分析,足够耐心。当然,你还需要一些运气!   
  可是,除去资本收益外,长期战胜市场本身,不也是一件充满诱惑的事情吗?不也是一件值得穷尽毕生精力而为之的事情吗?  
  不得不承认,目前为止,我所具备的知识还不足以支撑这样一个伟大的梦想。因此,学习和培养耐心,依然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 被动,被动,再被动:
         “被动,被动,再被动”我说的不是指1966年林彪对陶铸的这句忠告,而是本书作者Burton G. Malkiel对广大劳动人民投资理财的忠告。不要因为所谓的明星股评家评点某股票的有利趋势,股票图形罕见买点,小道消息等总是倒腾自己股票账户里数额不大的金额。那样只能便宜了经纪人和交易所。更不要因为自己听一大姑的二大姨的三邻居的四舅子的五表妹的六婶子的七干妈的八大哥的九姥爷说某某执掌的共同基金过去超高的收益率眼红而频繁的倒腾自己的账户。因此,本书的作者认为积极管理型的基金无论从历史的收益率看还是学术和现实的市场逻辑看都战胜不了消极的指数型基金。所以,把钱投入资产多样化的指数型基金里头后就不要管了,当作没这钱一样过个二十年发现自己的钱包怎么突然膨胀了这么大了。总之,作者告诉没有投资经验的广大劳动人民,投资理财要“被动被动再被动”。不要自作聪明频繁的主动出击。
   本书从1973年出版以后到今天正好四十年了,也不容易啦。维基上说作者是1932年出生的,也是八十多岁金融街,学术界的老油条。一看他的照片就是很精明的“老奸巨猾”之辈,在投资公司和大学里的领导岗位上混董事和主席的职位,啧啧啧。本书基本上通篇在讲STOCK,在个人投资生命周期计划里面讲了一点BOND。阅读对象就是广大美国的劳动人民,所以没有什么学术语言,更没有数学公式,很好。
   按照书里头说的从七十年代指数基金只有十多亿美元到2006年三万多亿美元,我感觉啊,从七十年代至今如果买被动的指数基金和折价的封闭式基金用历史收益检验是对的。不过对于未来的几十年,大家都买指数基金,我感觉不会那么顺当或者安心。举个例子,比如市场大家都按照指数基金的消极被动策略要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如果一旦市场某些大型股票因为意外事件狂涨狂跌,几万亿数千家指数基金经理都要调整自己的portfolio结果大家都卖出或者买进,市场总体结果是什么样子,这是有前车之鉴的。1987,10股灾有一种观点就是当时很流行的保险投资组合触发大家集体行动。不要说指数基金了,现在对冲基金的排名前十的头寸都越来越同化,难啊,除非别搞股票,或者发展出更高层次的套利思想或者比期权更高一个级别的新玩具,越扯越不像话了。
   本书讲STOCK,主要还是场内交易,比较公平民主。最近三十年衍生品的迅速发展是另外一块市场,很显然,这一块市场的规律和STOCK 和BOND是不一样的。而且衍生品在07年以前多场外报价,更隐蔽和定价不准。08年美国财政部就发现有人在switch LIBOR。只不过过几年再抛出来。真是可怕,每天过亿利率衍生品以及derivative ON derivative ON derivative ON 。。。。。。就是靠这个基准利率定价。哎,又扯跑题了。
   另外,两千年的安然事件已经警示了广大劳动人民,成千上万的指数基金经理也恐怕会有安然的集体高层贪腐,麦道夫那样的裸泳后显露的千年老妖。这是指犯罪的性质及其恶劣的一拨人。如果指数基金经理自己不是那么守规矩,广大美国劳动人民又怎么会知道呢。再者,如果那些基金经理为了评比竞争的外部压力,存在道德风险等等他们把自己的portfolio里头做点手脚提高年关收益率广大劳动人民又怎么知道呢。。。。。。投资终究是投人,我们国家高官的10万RMB和富商的10万和平民的10万和穷人的10万是不一样的。同样10万的投资收益率千差万别。西方国家只是稍微好点罢了。资本主义经济里头的蒙面民主就是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让大家以为大家手中的100美元是一样的,其实不一样。因此,美国股票市场大家买同样的股票,特别是指数基金吃大市,更是民主的表现。中国的话,就别说了,差距太大了。这再讲就要讲政治经济学了,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我就是想说,广大中国,美国的劳动人民(我也是)选指数基金也是要慎重,慎重再慎重的,还是要自己多独立思考,想仔细,作者书里头我没看到MALKIEL如此直白的说明此意。
   本书翻译的很不错,感觉译者把有些作者开玩笑的方言俚语都翻译出来了。让人捧腹大笑。

你的书评是什么?回复在下面吧~~分享你的观点,同时赢取论坛币:)
分享无界限,奖励无上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5 08:35: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5 08:37:16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5 08:45:04
买一本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5 08:53:57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