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不良习气对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兼论市场经济的道德底线
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第2期刊发了余泽民的文章"戏说欧洲七宗罪",文中罗列了欧洲的七宗罪是懒惰,自私,囤脏,傲慢,饕餮,贪婪,自负。其实严格说来,这七个特征不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犯罪,只能算是七种不良习气,这些不良习气不仅存在于欧洲,而且存在于世界各地人群的日常生活中。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七个不良习气对于市场经济都具有负面的影响。
懒惰会导致产品供给和消费都缺乏效率。对于生产供给缺乏效率容易理解一些,表现为偷懒耍滑,不敬业,迟到早退等等,相信没有一个业主愿意雇佣一位懒惰的雇员。对于消费也缺乏效率可能不好理解。其实只要联系一下废物利用,一物多用的道理,就不难理解了。同一件商品,对于一个勤劳的人来说,可以发现很多商品的很多效用,但是对于一个懒惰的人来说,除了考虑到商品的直接用途之外,就不会再考虑别的用途了,变废为宝就更谈不上了。结果必然是产生大量垃圾,浪费大量资源。而资源的稀缺必然导致成本普遍上涨,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将难以避免的面临成本普遍上涨的结局。
自私是个模糊的概念。西方经济学以理性人假设为其理论前提。但是过分的自私的交易者往往更多的选择损人未必利己的行为,而不会倾向于选择互利合作自利利他的博弈结果。于是交易费用无形中被推高了,个人决策的理性更多的导致了集体决策的非理性。
囤脏好像是个纯粹个人隐私性质的恶习,但是却导致市场需求的扭曲。于是本来有限的资源为了满足囤脏的不良需求,被用于生产具有严重外部负效用的商品,资源利用的效率被进一步扭曲了。
傲慢或者自负就是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态度,骄傲使人落后,市场经济中这个法则也是成立的。欧洲现代经济发展比较早,但是二战以后美国、亚洲等新兴国家发展后来居上。欧洲这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但是傲慢的态度导致欧洲国家难以接受其他国家的发展,更为要命的是老是拿着原来的观点看待世界,沉浸在当年类似"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中。实际上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欧洲国家,但是欧洲国家的傲慢态度导致难以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这又进而降低了欧洲市场的运行效率。
饕餮,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读音tāo tiè,是传说中龙的第五子,是一种存在于传说、想象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最后把自己都给吃掉了。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欧洲人的饕餮是一种"传统",每年的大胃王比赛在欧洲或者有欧洲传统的国家很是流行。殊不知病从口入,难怪虽然欧洲的生活水平比较高,但是怪病丛生,医疗保险的缺口越来越大没准跟这个恶习气有关系……。
贪婪就是贪得无厌的意思。可以说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战争都是由于人的贪婪心引起的,当然贪婪的对象可能不同,可能是由于贪财、贪色、贪名利……。以最近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很明显是由于对于殖民地的贪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1938年9月30日,英、法与德、意召开慕尼黑会议,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04:40,德军的军队闪击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因为德国没有理会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二战从此爆发。不难看出,德国的贪婪,英、法、德、意包括前苏联出于私利对于纳粹德国的妥协,都是导致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战争对于经济的破坏是巨大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会由于战争而元气大伤,倒退数年乃至数十年。
从欧洲的恶习我们应该吸取教训,那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需要道德底线的,但是道德底线的形成本身又跟经济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代表民众利益的ZF应该在建立市场经济道德底线的过程中发挥义不容辞的责任。好在我国正在推行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