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已多番召集主要基金公司的一把手们,专门提示风险问题。一份监管文件不日将会下发,这份文件不仅会对货币基金投资协议存款做出限定,还可能将对货币基金是否过度竞争、过度服务做出监管。
以天弘余额宝、华夏活期通、汇添富全额宝为代表的一系列互联网货币基金无疑此次监管的标的。在“宝宝们”的簇拥下,国内货币基金真正体量飙升,已超万亿,在基金业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监管层开始担心,由此带来流动性风险和投资风险也随之增大。
“宝宝们”90%以上资产用于投资短期协议存款,并提前支取不罚息的红利,以此兼顾较高的流动性和高收益。监管一出,这种做法很可能被银监会叫停。
这样一来,“宝宝们”的高收益或将难以为继。
实际上,春节过后很多大爷大妈们眼睁睁看着余额宝、理财通的前7日收益从7%下降至6.2%左右。
由于银行间市场逐步宽松,协议存款的收益已然下降。作为重要参与者的互联网货币基金们,也面临收益率下降的问题。
“协议存款过度依赖症”,已然让银行与互联网货币基金之间的谈判地位发生变化。
之前,宝宝们往往处于甲方,用规模迫使银行抬高协议存款利率。如今,银行们开始着急了。央行最近披露的存款数据近日广受关注:2014年1月份的人民币存款罕见地减少9402亿元,而去年同期该数据为净增长7499亿元。各类互联网货基无疑是存款搬家的重要去处之一。
虽然钱没有流出银行体系,但协议存款与活期存款相比使得银行的负债成本上升,客户流失。
银行们开始反击。除了降低协议存款价格外,多家银行开始主动推出货币基金类产品,被称为“银行版余额宝”。
中银基金旗下新货币基金活期宝悄然成立。工商银行、建行银行也与旗下工银瑞信、建信基金进行了类似的合作。平安银行选择了南方基金,民生银行则与汇添富等基金联手,还有一些中小银行正在与非股权关系的基金公司探索合作。
银行的优势在于,他们可能对养老金、工资卡等更多资金使用源头上进行客户的截留。
这一下,“宝宝们”可有得烦了。
原文将刊登于2月24日出刊的《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