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和浙大四位著名教授存在着严重的一稿多发、相互抄袭、伪造数据问题,由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遏制,事件从1990年代一直延续到现在。鉴于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出来作一个提示。
这是本人在风险投资专题检索中偶然发现的,并发现这是一个团队的集体行为,涉及众多知名学者。这比个人行为更令人遗憾。
这里的学者是国内管理学和公共管理学界知名学者,有的甚至是一级教授、候选院士,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希望这个事件能够引起广大同学、导师的注意和讨论。
沈荣芳:原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德棉:同济大学投资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庆国: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范柏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ZF管理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1. 沈荣芳、陈德棉、马庆国和范柏乃等人的“风险投资研究及相关法律制度研究”。
[1] 范柏乃,沈荣芳. 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及相关法律制度研究[J]. 上海金融,2001,03:.
[2] 范柏乃,沈荣芳. 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及相关法律制度研究[J]. 经济管理,2001,06:.
[3] 范柏乃,江 毅. 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及相关法律制度研究[J]. 科技导报,2001,04:.
[4] 范柏乃,沈荣芳,马庆国. 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及相关法律制度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2001,02:.
[5] 范柏乃,沈荣芳,陈德棉. 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障碍因素与法律对策研究[j]. 预测,2001,01:.
[6] 江蕾. 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障碍因素与法律对策[J]. 科技导报,2002,03:.
[7] 范柏乃,沈荣芳,陈德棉. 加强我国风险投资业法律保障体系建设[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0,05:. [8] 范柏乃. 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J]. 管理学报,2006,06:.
[9] 范柏乃,沈荣芳,陈德棉. 我国风险投资体系研究[j]. 科技导报,2001,03:.
[10] 范柏乃 ,沈荣芳 ,陈德棉. 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及相关法律制度研究[j]. 证券市场导报,2000,09:.
[11] 范柏乃,江蕾. 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及其法律框架的设计[J]. 证券市场导报,2000,08:.
[12] 范柏乃,沈荣芳,陈德棉 . 中国风险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研管理,2001,01:.
[13] 孙有杰,范柏乃,沈荣芳. 风险投资决策项目的评价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1,03:.
[14] 范柏乃,沈荣芳,陈德棉. 国外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法规政策综述[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09:.
[15] 范柏乃,沈荣芳,陈德棉. 国际风险投资理论研究综述[j]. 浙江金融,2000,09:.
[16] 范柏乃 ,沈荣芳 ,陈德棉. 发展风险投资业ZF应该做什么[j]. 浙江金融,2001,02:.
[17] 沈荣芳,陆长生,范柏乃. 发展风险投资业ZF行为研究[j]. 经济管理,2001,12:.
[18] 范柏乃,沈荣芳,陈德棉. 中国风险资本供给问题研究[j]. 当代财经,2000,11:.
[19] 范柏乃,沈荣芳,马庆国. 中国风险投资供给机制与发展策略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01:.
2.沈荣芳、范柏乃、马庆国、江蕾等的“中国高新技术研究”。
[1] 范柏乃,江蕾.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1999,01:.
[2] 范柏乃,江蕾.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评价及政策研究[j]. 高科技与产业化,1999,02:.
[3] 范柏乃,江蕾.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评价及政策研究[j]. 统计研究,1999,07:.
[4] 范柏乃. 国外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05:36-39.
[5] 汪涛,范柏乃. 1992—1996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指标评价研究[J]. 软科学,1999,02:7-10.
[6] 范柏乃,沈荣芳. 降低高技术企业市场准入门槛[J]. 企业管理,2000,07:6.
[7] 范柏乃,沈荣芳. 降低高技术企业市场准入门槛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J].上海企业,2000,10:30-31.
[8] 孙有杰,范柏乃,沈荣芳. 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障碍因素研究[J]. 上海企业,2000,12:25-29.
[9] 范柏乃. 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法规政策实证研究[J]. 证券市场导报,2000,06:41-46.
[10] 范柏乃,袁安府,马庆国.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与规划[J]. 浙江大学学报,1998,03:85-90.
[11] 孙伯灿,陈卫东,范柏乃.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证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2001,06:58-66.
[12] 范柏乃.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证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1,01:35-41.
[13] 范柏乃,刘超英,宋浩.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量发展与结构变动统计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3,05:107-110.
[14] 袁安府,范柏乃.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与策略选择[J]. 中国科技产业,2003,06:50-52+34.
[15] 范柏乃.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3,06:667-671.
3. 范柏乃、程宏伟、张鸣、金明路、江蕾等人的“ZF信用研究”。
[1] 范柏乃. 我国地方ZF信用缺失的实证调查[J]. 党政干部学刊,2005,01:33-35.
[2] 范柏乃. 我国地方ZF信用缺失的实证调查[J]. 理论参考,2005,06:63-65.
[3] 范柏乃. 我国地方ZF信用缺失成因的实证调查[J]. 理论观察,2004,06:38-41.
[4] 范柏乃,金明路,程宏伟. 我国地方ZF信用水平的实证调查[J]. 行政与法,2005,01:24-26.
[5] 范柏乃,张鸣. 地方ZF信用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2012,02.
[6] 范柏乃,张鸣. ZF信用影响因素与管理机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2009,02:43-52.
[7] 范柏乃,龙海波. 我国地方ZF失信形成机理与惩罚机制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2010,03:164-173.
[8] 范柏乃,江蕾. 我国地方ZF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2005,01:18-23+92.
[9] 范柏乃,汤亚玲. 县级ZF信用缺失的博弈分析[J]. 行政与法, 2009,09:1-4.
[10] 张鸣,范柏乃. 地方ZF信用的内涵、结构要素及实际测度[J]. 探索,2013,04:52-59.
[11] 范柏乃,金明路,程宏伟. 我国地方ZF信用问题研究[J]. 学习论坛,2005,02:70-73.
[12] 范柏乃,金明路,程宏伟. ZF信用研究综述[J]. 行政与法,2005,02:23-25.
[13] 范柏乃,汪基强. 我国地方ZF信用档案建设研究[J]. 浙江学刊,2010,04:179-184.
[14] 范柏乃,张骞,喻晓. 我国地方ZF信用的法律体系建设研究[J]. 行政与法,2008,07:27-31.
4. 江蕾、范柏乃、罗佳明、王卫红、朱华、安慧霞等人“中国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研究”。
[1] 江蕾,安慧霞,朱华. 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际测度:1953-2005[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05:50-56+111.
[2] 罗佳明,王卫红. 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1953-2001[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02:81-86.
[3] 范柏乃,江蕾,罗佳明. 中国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研管理,2004,05:104-109.
5. 对于这些论文成果的学术价值,笔者不作评论。这些所谓博士导、教授、博士们的其他一稿两发实在太多,不一一列举了。一个研究者在一稿多发事情上偶尔出错所在难免,但如些大规模雷同实属不该。他们用国家重大项目的资金原来都做了这个,并做成了院士候选和国家新世纪人才。这难道不是天大的笑话???!
6.本人希望,
[1] 教育部、科技部、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陈德棉、沈荣芳、马庆国、范柏乃、江蕾等人的论文相互抄袭、一稿多发、伪造数据,骗取国家重大项目资金等问题,给社会、全体国民和高校师生一个交待。
[2] 重新制订高校科研规范或章程,尊重研究生的科研成果的发表权和唯一保有权,导师不得任意在学生的成果之前或之后著名。
[3] 国家教育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部门要造假者退还所申请的基金,处罚其不端行为。
一名质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