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消费品成收购、并购青睐对象。近两年,大众消费类成为并购重组的热门,主要因为这类产品抗周期能力比较强,能在经济处于低位时保持业绩平稳增长,而且客户对知名度高的公司忠诚度高,其品牌和产品在短时间内难以被取代。食品行业进入并购整合期。
    龙头企业将成为并购整合的赢家。在当前行业趋向成熟和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龙头公司频频动作,迎来逆市并购的高峰。其一,龙头企业有并购重组的意愿。纵向并购可以提升产业链话语权,增强产品控制力;横向并购可以快速提高市场份额,同时直接获取被并购公司的品牌和渠道,拓展产品线和销售区域,降低开拓新品类的成本和风险。其二,龙头企业有并购重组的条件。食品饮料的龙头企业拥有充裕的现金流,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此外,在经济较为低迷时期,收购价格相对较低,被收购方的议价能力较弱,对龙头企业利好。其三,ZF整合行业的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整体而言,龙头企业在此轮并购中优势明显。
    表1:2010-2013年国内食品饮料行业并购实例


    中国乳制品总体CR5由2007年53%提升至2013年62%,其中婴幼儿食品市场目前的CR5为47.2%,虽较2007年的44.4%提升了2.8%,但仍远低于日本的88.7%。ZF希望借助外力推动行业并购重组,规划5年内培育形成3-5家婴幼儿配方奶粉年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2015年将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降至80家,2018年后降至50家,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在结构升级和政策扶持推动下,今年蒙牛收购雅士利,伊利、蒙牛等参股上游奶牛养殖企业,与海外企业战略合作等都在释放积极的信号,此外,不排除这些龙头企业向乳业之外的领域扩张,成为像雀巢、达能等综合性的食品巨头。
    目前调味品行业集中度较低CR5不到10%,而韩国、巴西、美国,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在40%以上,世界平均为21.1%。差距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因为调味品行业细分种类过多,细分品类的龙头虽已形成,但尚未涉足整个调味品市场。但随着龙头企业在自身领域市场份额稳定成熟,很有可能兼并收购自己主业之外的其他调味品领域,利用渠道经销商和终端的相似性,快速形成协同效应,建议关注子品类中的绝对龙头。
    过去十年是中国白酒发展的黄金期,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未来五年料将会是白酒行业的整合期,从“共同繁荣”到“挤压式增长”,行业竞争将日益激烈,广告战、渠道战、价格战等竞争手段也将不断出现。相对而言,龙头企业在品牌、渠道、资金等方面往往更具竞争力,更有希望在整合进程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各级ZF从维护行业发展或自身利益角度,也倾向于扶优扶强,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回顾国内外啤酒行业的整合历史,也呈现出相似的规律。在白酒、啤酒市场,并购重组是大势所趋。
    2013年9月,双汇国际以4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史密斯菲尔德食品案获后者股东特别大会通过,此次收购具备里程碑式的意义。2014年1月,据路透社等媒体报道,双汇拟双币双股赴港IPO,4月通过IPO募集约50亿美元。作为国内肉制品绝对龙头的双汇,在品牌、技术和渠道等方面均明显领先国内对手,将收购目光瞄准海外龙头,积极推动在香港整体上市,其视野和雄心显而易见。
    食品行业的细分子行业众多,其龙头公司在资本化后具备做大的能力和动力,如速冻食品龙头三全收购龙凤集团,提升行业话语权,开拓华东华南市场;炒货类领导公司洽洽食品收购洽康公司股权,进军酱类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