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959 0
2014-02-26

在《什么是劳权(劳动所有权)》一文中,我们谈到:劳权或劳动所有权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在社会生产过程体现体现“谁劳动谁所有”的分配权和“谁劳动谁经营”的管理权。作为生产劳动方面的权利,它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特点和要求的体现。而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看,所谓劳权就是凭借投入的劳动享受生产成果的权利。

那么,劳权或劳动所有权与所有制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先来看劳权或劳动所有权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关系。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劳动者只占有自己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掌握在资本家或资产所有者手中。在资本主义所有制条件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通过劳动力的商品化来实现的。那就是说,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权利表现为劳动力所有权,这种权利通过劳动力的卖买来实现,即在市场上劳动者通过与企业所有者谈判形成劳动力的让渡价格,当进入生产过程时,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也就归企业所有者拥有,劳动者则按照预定的价格水平支付工资。从这里我们看到,劳动力的商品化消除了劳动者作为劳动所有者的身份的可能性,从而也消去了在生产过程中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可能性。由此可见,资本主义所有制是消灭劳动所有权的形式。

现在我们再来看社会主义所有制与劳权或劳动所有权的关系。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首先是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只有具体的劳动所有者,没有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是公有制企业的基本特点之一。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首先确立了劳动所有者的生产主体地位。这是十分明显的道理。

有人会说,虽然国家所有制消灭了具体的资产所有者,但国家所有制的实现本身也使劳动者具有了双重身份,职工在作为劳动所有者的同时成了资产所有者,从这一角度考虑,不也需要体现劳动者作为资产所有者的权利要求吗?

是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的确使劳动者同时成了资产所有者,但国家所有制本身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在同一种所有制条件下,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无差别的),因此,在公有制企业生产过程中,所谓的资产所有权除了表明每个劳动者都可以利用公有的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外,已经没有别的意义,相反,由于生活消费的个体性,劳动者在消费需要和劳动投入方面却存在着差别,能否反映这种差别并在分配上体现出来,决定着公有制企业能否正常发展。因此,在公有制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所有权,而不是资产所有权。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才能使公有制企业正常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形式。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里,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显然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作为新兴的生产方式与其它社会生产方式所具有的共同点或相同点,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它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同点。而所谓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劳动者的角度看,不就是要体现劳动者“谁劳动谁所有”的按劳分配权利?不就是要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吗?社会主义要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和按劳分配的权利要求,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也确实达到了体现劳动者在这方面的要求,即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