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利润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在食品行业中表现突出。预计2013年调味品行业收入及利润增速分别为17.54%和26.02%,利润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同时,行业毛利率和净利率也较2012年稳步上升,呈现出结构升级趋势。在整个食品行业中,调味品子行业增速较快,表现突出。
图1:13年2-8月各子行业累计收入增速比较

图2:13年2-8月各子行业累计利润增速比较

2000-2005年及2006-2011年调味品市场主营业务收入的CAGR分别为19.47%和22.81%,近十年市场总体增速稳中有增。我们认为调味品为刚性需求产品,且未来发展受益于产品量价齐升,其销量和销售额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测未来三年中国调味品市场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速为14%左右。2012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59亿元,预计2015年或可突破3000亿元。
表1:调味品行业2015年收入或将突破3000亿

调味品行业细分种类众多,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总体行业集中度偏低。2013年CR5仍未达10%,远低于韩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但细分市场行业集中度显著高于调味品整体,蚝油、色拉酱、鸡精等细分行业中品牌企业CR10均超过50%,体现出较高的优势。以酱油行业为例,CR5的产量占行业酱油总产量的30%以上。这说明相对调味品市场总体,子行业集中度较高,规模经济初现端倪。
图3:2012年调味品企业CR5占比

图4:海外调味品行业集中度比较

现阶段,随着中国调味品市场进一步规范和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众多未在统计口径内的小作坊将逐步消失,具备品牌、渠道以及产能优势的企业更容易成长和发展。其中渠道的作用不容忽视。调味品渠道中,餐饮渠道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餐饮渠道的调味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达到70%;网络渠道是较为新颖的销售渠道,目前占比较低但发展速度非常惊人。整个调味品行业至今还未出现一个跨品类企业巨头,即使细分品类的龙头也尚未涉足整个调味品市场。由于调味品行业的渠道共享性强,龙头企业在自身领域市场份额足够稳定成熟后,很有可能兼并收购自己主业之外的其他调味品领域,利用渠道经销商和终端的相似性,快速产生横向交叉的协同效应,形成资源整合平台,实现运营效果最大化。
表2:调味品行业主要渠道类型

由于各地区文化、口味、消费习惯的差异,调味品具备一定的地域特征,各调味品企业以区域化生产和销售为主。例如设立在广东,生产厨邦美味鲜系列的中炬高新,主要定位于广东省内和东南沿海省份,2013年上半年广东省内的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47%。而加加食品总部设在湖南,在华东和华中两地区合计收入占比为64%,市场集中在华中、华东地区二、三线城市及县乡村镇。其他中小型企业更是主要依存本地市场进行销售,很难走出本省。调味品行业的产品和渠道具有一定的地区局限性。
图5:2013年上半年中炬高新收入区域分配

图6:2013年上半年加加食品收入区域分配

调味品行业区域条块化已经形成,地方企业虽然在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多元化不及行业龙头,但是在本地区拥有较为稳定的消费群体和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龙头企业可以在了解区域文化结构、消费结构前提下,合理收购并购当地著名品牌,利用地方品牌生产资源和渠道网络的优势,在不同区域开拓市场,带动业绩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