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179 0
2014-03-01

3312.银河系与太阳系可能有不同的形成模式

2014.3.1

拿银河系与太阳系对比,我们会发现前者的密度非常高,而后者的密度非常低,只有从里到外二级恒星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才能形成银河系的样子,而银河系子星系太阳系的每个行星轨道上只有一颗一级行星,二者的形成和发展模式存在明显的不同,这种差别是如何形成的呢?只有一种可能:银河系的大致模样是一次形成的,而太阳系是银河系形成以后缓慢发展形成的。当然,也有太阳系伴随银河系同时形成的可能,只是概率不高,从时间上计算太阳系是银河系形成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可能性更大。

据说银河系有两千多亿颗恒星,质量之高难以想象。即便银河系是一百四十亿年以前形成的,形成时的质量也是非常之高,聚集的单电荷质量还要高出许多才有形成星系的同时辐射能量的可能,没有长时间的聚集,是不可能孕育出庞大星系的。所以,不能以宇宙的局部判断宇宙的存在时间。

银河系的形成类似原子的形成:正负电荷的交汇形成光子,高密度的光子聚变成原子,伴随核外电子。银核是原子,两千多亿颗恒星是核外电子,太阳系里的行星是核外电子的核外电子。

当然,原子形成时可能呈现离子形态,而银河系里的二级恒星可能是伴随银核一次形成的,类似闪电过后出现众多的球形闪电。不过,距离银核最近的几个星球可能与太阳系里的行星相差无几,是银河系诞生以后形成的。

虽然也是假说,终究为银河系的形态找到一种说得过去的解释,也算是星系发展说的补充和完善吧!只是一次形成那么多恒星,需要银核同时形成非常多的层次(类似质子单元),并且孕育“同轨多星”,呈几何级数增长才有可能,其中必定有许多奥秘和启示有待我们发掘,也希望看到更好的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