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塞车,全球缺货」印证了东莞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巨大影响力。可是,在风光背后,东莞经济模式的局限近年逐渐显露,本质上它只是一个庞大的来料加工厂,这里的工厂并非从事高端制造业,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自主品牌,大部分做贴牌生产(OEM)。很多人笑称东莞过去的成功,靠的是两句话,「把全世界有钱人吸引来投资设厂,把全中国贫困的人吸引来打工。」
近年东莞还面临电荒、水荒、土地荒、劳工荒等制约。以土地为例,目前东莞可供利用的土地占全市总面积不到一成,十几年内将消耗殆尽,以水为例,全市超过一半的镇街已出现供水紧张。劳工荒更是严峻,从前东莞还可以靠较高的待遇吸引到内陆省份的民工,但随内陆省份的崛起,其吸引力愈来愈低。有媒体粗略统计,东莞原本一千万人口,过去五年至少流失四百多万,光是去年一至五月就减少一百万。扫黄后,部分女工为免「瓜田李下」,已避免到东莞打工,劳工荒将愈演愈烈。
东莞市领导近年也致力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东莞经信局统计数据显示,二○一二年东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二千六百三十九点一七亿元,占全市GDP的百分之五十二点七。ZF的目标是到二○一四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要达到三千亿元以上。当中****业带动的贡献在这既非省会,亦没有经济特区的政策的大约地级市”贡献”了多少东莞GDP总额呢(外间估计︰五百亿元),
广东省人社厅数据显示,目前用工缺口为十万人,对于原本已面临土地荒、水电荒的东莞来说,可谓雪上加霜。近年市ZF锐意推行经济升级转型,可惜收效甚微。靠****行业来提高一个地方的第三产业似乎并不光彩,东莞ZF也绝不会承认这个事实,然而东莞不靠这个,靠什么来完成转型呢?